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走出狭隘 快乐自己

时间:2013-08-08 10:08 点击:
小辉是一个在再婚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当面对家庭的一些变化时,表现出了一些狭隘,偏执的想法和做法,产生的结果让家长、老师苦恼。我们利用沟通指导的方式取得家长的支持;采纳叙事心理治疗,倾听他的心声;采纳系统脱敏,认知行为矫正,合理情绪疗法及厌恶疗
一、问题的概述与背景
案主小辉是我2001年接入到小学一年级的男孩子,那时因为他的年龄较同学小一些,所以他的爸爸和妈妈经常会到学校里接他,顺便也了解一下他的学习状况,母亲30来岁,父亲则有40出头,对孩子的爱也似乎比其他的父母更加显露无疑。那时的他是十分乖巧、沉默的。年龄虽小但是思维却比一般孩子快,眼神中透露出的总是沉稳与认真。二年级下半学期由另外的教师接手,升入五年级时我再次见到他,担任他的语文教师,但这时的他与我印象中的他却有了巨大的反差。
我从他的作业中感觉到他的不用心,字迹潦草,出错率高,空题多。于是在一次留作业时对他的班主任说了他的情况,出乎我意料的是班主任立刻列数出他的种种不是:作业经常不完成,叫家长不来,任何活动不参加,说一句回给你十句,好像责任都是别人的,什么都有理……
隐约中对他的现状感到惋惜,于是在几次简单的接触中,我试图让他回到以前状态,但是显然都没有切入到他的痛处,没有我所期望中的改变,他依然我行我素,作业一团糟,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显然我低估了孩子的问题。
这样的表象背后一定有什么隐情,果然在之后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的家庭是再婚家庭,父亲的前妻和儿子近年出现在了他的生活圈,父亲的言行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刺激,从而影响到他的为人与处事,因为与一位教师的冲突使得他对学业和教师产生了消极的认识,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他。
二、分析与诊断
(一)案主的基本需要:
家庭的关注,父母的关爱,是每个孩子的期盼,也是他们的权利,但是小辉的问题就在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体会到的却是日益减少的父爱和母亲给予的心理压力,他的父亲曾一度迷上了跳舞,也因此和前妻产生了瓜葛,年幼的他一次次跟随母亲到舞场堵截父亲,亲眼目睹父亲的举动,他缺少了曾经父母的关心,却掉进了父母无休止的争吵中。
他人公平对待的需要对于小辉来说比较敏感,他说父亲在大儿子生日前几天就在小黑板上提醒自己,然后陪他去公园玩,聊天,买礼物;当他提出要求时,父亲敷衍的带他玩了一会儿便说:“没什么好玩的,回去吧。”大儿子出门时父亲故意独自送下楼,背着他给大儿子几百元钱,前妻感冒了父亲就催着去医院,小辉的母亲生病了,父亲却说:“有什么病?你是在家呆着闲得。”……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激动又清晰的列数着往事,在他的内心已经复述了无数次,使得对父亲的谴责愈加强烈,这种情绪必然影响到了他后来的学习。
与人交流的需要,小辉不能把这些讲给身边的人,又无力解决父母的问题,面对抱怨不停的母亲,夜不归宿的父亲,无言。在学校有一两个好朋友,回到家却是那么沉闷,他的网名叫快乐使者,与他完全不符。
(二)心理矛盾:
小辉的问题在于他家庭环境的变化,开始时充裕的家庭条件和父母的关爱使他认为这些是理所应当的,后来父亲对家庭背叛,使他认为自己失去应有的东西,只学会了谴责,他在前后生活的比较中,思想开始走向偏执。
小辉在谴责父亲的同时,却又期望得到父亲的关爱,他敏感的观察父亲在两个家庭中的不同行为,不断进行比较,使得他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他怎么就对那边如何如何,“怎么就”“怎么不”的句式在他的语言中是常见的,他将对父爱的期盼也转化成了一种对父亲谴责的方式来表达。在不断的“挑刺儿”中,惯性的选择了首先归罪于人的方式。
心中的不快最终无法发泄,事情反复在心理琢磨,不断用语言重复不合理的观点,导致困扰无法排解,思想更加偏执,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赞誉减少,批评增多,想改变却没有动力,于是浑浑噩噩。
(三)诊断:
由家庭变故引发的心理问题,家长双方不科学、不理智的面对孩子的方式,让他承受着不是他这个年龄应承受的痛苦,没有人给予他帮助和调整,使他产生在认知上的偏差。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思维方式让他产生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将他人的差错归结成他人一无是处,一味的责备他人,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这样不合理的情绪使得他对人或事判断的偏激,造成不良的行为结果。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