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石油央企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劳动关系与地方大集体企业的差异 按照国务院文件的要求,厂办大集体改革改制就是要实现两个置换,即实现企业产权置换为民营企业,使之走向市场,成为市场主体;通过给予大集体企业职工经济补偿金,打破铁饭碗,使职工走向市场。在处理和解除职工劳动关系方面,不吝花费较大数额的一次性费用以期永久性解除职工与母体企业的关联关系。但在石油央企的大集体企业,却因有以下三个原因而使这项工作举步维艰:一是石油央企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队伍的主体是与其主办国有企业签订无固定期的主业员工,一旦要求明晰劳动关系,这个群体的职工可以合法回到原主办单位,要求安置,这部分职工的回流,将造成企业人力资源流失而使企业无法维系;二是石油央企多为独立矿区,远离城市,企业办社会的现象广泛,解除劳动关系的企业集体职工实现再就业十分困难,转而会要求主办企业安置工作,造成石油央企严重的负担;三是即使部分暂时经营较好的企业与石油央企在企业产权和职工劳动关系上明晰和划分清楚,但由于其企业与国有企业共同位于一个独立的石油矿区范围,未来一旦经营上出现问题,还将回找母体公司。石油央企历史上不成功的职工买断分流再安置就是一个清晰而惨痛的教训。二、石油央企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改制难点分析 地方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的难点在于改革成本的支付,主要包括庞大的债务,如拖欠的职工工资、医药费和社保资金等。由于目前石油央企的大集体企业长期在石油央企主办单位在资源、业务和市场的扶持下,目前整体经营状况尚好,若实施改革,基本没有支付职工费用方面的问题。但是,在以下两个方面会存在较大障碍:一是集体产权界定障碍。这个障碍表现在三个不清晰上。首先,归属职工劳动积累形成的集体产权权属人数不清晰,石油央企虽说为独立矿区企业,但职工变动、流动性较大,由于大部分企业资产经营状况尚好,一旦确立产权归属,涉及群体数量界定问题极为复杂,缺乏理论指导意见和操作办法;其次,国企,尤其是央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虽对民营资本进入,形成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经济有所涉及,但对职工个人持股的后续实施政策不清晰,造成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工作滞后;第三,即使集体产权量化后,按照一定比例确定了职工劳动积累,量化给职工(无论是所有权还是分红权),但剩下的由集体资产委员会(集体资产管理中心)或职工持股会代管的集体股权,最终如何在企业二次改制中量化界定政策不清晰。由国有企业或集体资产中心管理,不符合出资人定义,致使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主体缺位,同时一旦国有资产代表进入,有悖于国务院通过改革大集体企业使之最终市场化运作的改革方向,继续量化给职工群体,不仅会在理论上造成部分集体资产流失,而且又会陷入更为复杂的群体量化界定的障碍中。二是集体职工身份界定障碍,这个障碍主要体现在三个连带性上。石油央企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改制需要清晰集体企业职工身份,主办单位的国有企业职工前面已有论述,但集体企业自己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原则上是属于一个独立法人企业,但由于集体企业与主办单位在产权和管理上的连带性,一旦集体企业生产经营出现问题,集体企业的职工会回找石油央企这个最终的责任主体;同时由于部分集体企业的职工在岗位上与主办单位全民职工上一致或相互混岗,岗位上连带性造成集体企业职工要求与主业单位的全民职工同工同酬、同待遇、同身份;最后由于集体企业职工群体主要由石油央企职工的子女、子弟、家属组成,即便是外来用工也在石油企业所在独立矿区安家置业数十年,这种生活、亲情的连带性造成集体企业职工身份清晰和走向市场化的障碍。 三、石油央企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改制思路建议 鉴于石油央企厂办大集体企业与常规、传统的地方大集体企业存在的种种差异和其长期发展历史上形成的改革改制障碍,对按照国家、国务院有关政策要求下,实施内部大集体企业改革工作的石油央企提出以下思路性建议。 考虑石油央企间存在的业务和人员关联性,制订大集体企业改革政策应因企制宜并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分而治之,不便顶层设计采取一盘棋、一刀切。石油央企源于同根,各企业间职工、亲属流动、沟通方便。一个区域内,员工亲戚、朋友可能分布在相邻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的石油央企内,彼此对各自及其他企业的政策掌握上信息对称,同时各自的大集体企业发展情况又大不一样,这种情况下,由行业系统或集团总部顶层设计,制订出一套通用的改革改制办法几乎不可能,即便勉强推出,势必形成巨额改革成本并造成大量社会问题和稳定风险。十几年前职工买断分流的教训目前还历历在目。同时近年来一些大型石油央企对下属单位的大集体企业在管理上实行权力下放取得较好效果也证明了对待集体企业应该分权,而不应该集权。生产和经营管理如此,下一步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也应该在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多"放"少"归",在国家法律法规下,鼓励下属单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逐步解决大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为最终把大集体企业改革改制成为市场竞争下的企业主体奠定基础。 考虑大集体企业潜在的生产经营政策风险和与石油央企的产权连带性,大集体企业改革应首先开展企业的归并重组,有效减少法人实体数量,实施规模发展和一体化管理。国家对厂办大集体企业实施改革改制的内在动因是这些企业大多经营不善,面临停产和倒闭。而这些企业经营不善的原因很多,但其散、小、管理不规范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建议石油央企在大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初期,不要简单把企业推向市场或对部分小企业、经营不善的低效企业开展解散清算或企业出售,而是按照"有进有退、择优发展"的原则,把改革改制的首要工作定位于:通过内部产业整合和企业重组合并,组建(重组)成立集团化企业或公司,以此有效减少法人实体数量,做实做强主营业务,清理并优化各项外部债权债务,实现企业规模经营、规模发展。而且法人实体数量上的有效减少就是减少潜在风险点,归并重组形成的规模企业,在经营上采取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模式,但是在行政上可以由母体公司统一管理、在资产、项目、投资计划、人事劳资和市场政策方面实行与母体公司所属单位同样严格的一体化管控,避免企业的业务失控和管理失控,降低因大集体企业生产经营不善而给母体央企带来潜在的经营和法律风险。同时法人实体数量的有效减少,将在一定程度上为后续大集体企业产权改革创造有利条件和基础。 考虑到集体产权量化清晰存在政策和理论障碍,大集体企业应淡化和后延产权改革。鉴于目前在国家和行业政策层面,集体资产的产权量化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持和严谨的政策支撑,在石油央企实施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工作时,建议淡化和后延集体资产的产权界定工作。随着企业合并重组实现一定程度的规模经营后,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规范管理及职工身份简化界定上来。这样做法的原因有三:一是集体资产产权的形成和增值客观存在,不会因为界定和量化时间早晚而出现现实问题;二是目前石油央企的厂办大集体企业的资产和生产经营状况尚好,既不会因为公司即将上市而需要量化产权归属,也不处在由于企业经营不佳而需要清产核资、股权出售或企业解散清算、破产清算的时段上,所以目前暂时后延集体企业的产权界定,避免在改革改制初期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而影响改革进程;三是硬性量化集体产权至职工个人的行为与国家要求央企全面清理职工个人持股,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行为的大政策背景也不相符。考虑到职工身份的复杂性,大集体企业应控制员工总量,以时间换取空间,逐步解决职工劳动关系问题。对于石油央企而言,改革其主办的大集体企业,核心和难点之一就是安置好集体企业的职工。鉴于前述分析这类企业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建议在处理、对待人力资源和职工安置这项工作时,不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简单地解除大集体企业职工的劳动关系,想当然地解除与母体央企之间的联系与纽带。而是首先要有效控制大集体企业的用工规模总量,采取"老人老政策、新人新办法"的原则,严格控制在后续改革工作中容易产生风险的人员群体总量规模,用一定的时间,依法逐步解除一些不适应企业发展要求人员的劳动关系;其次有针对性地对这个群体中的较高素质群体开展培训和技能鉴定,争取培养其成为石油央企母体公司操作队伍的续接力量和蓄水池,在各自母体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内部消化吸收解决这些用工,用时间换取空间,避免矛盾外溢;最后如果现实发展需要增加人力,建议采取业务外包和项目劳务输出的方式,转嫁用工劳动合同风险,降低日后处理这个群体的改革成本,减少未来的潜在风险。 总之,在对待和处理石油央企大集体企业的改革工作时,既不能忽视自身的发展特点和经营现状,照搬照抄地方大集体企业改革的历史做法;也没有必要过分强调自身发展的特殊性,而质疑、滞后改革工作或干脆另辟蹊径。只要坚持"实事求是、降低风险、突出发展与和谐"的原则,相信石油央企厂办大集体企业的改革会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王煌今,徐达人.石油企业多种经营理论与实践[J].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03). [2]赵坚.现代管理经济学[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3]严绪朝,宋道堂.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热点难点问答及操作参考[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4]汪海粟,张少华,韩刚.多元混合-国企改革必由之路[J].经济纵横,2004(09). [5]洪虎.中国股份合作制的有关问题[J].管理信息,1998(03). [6]李定成.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0(02). [7]禇义景.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 [8]蔡剑,张宇,李东.企业绩效管理概念、方法和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9]中国工业经济合作协会城镇集体经济深化改革研究课题组.城镇集体经济深化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03). [10]陈佳贵等.企业股份制改造概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11]高新春,李保明.城镇集体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权设置探讨[J].天中学刊,2000(01). [12]赵桂林.胜利油田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5. [13]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Z].2011. [14]王伟,李云峰.从全民所有制看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J].法学研究,2012(05). [15]张子姣,路世昌.多元化战略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模型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07). [16]HarryWilliams,PropertyReformandLegitimacy[J].ContemporaryAsia,April2005. [17]KuotsaiTomLiu,StrategicManagementtoEconomyDevelopmentBenefitsandChallenges[J].PublicAdministration,V01.23,Oct.2004. (作者单位:徐东,天津大学;郑博丛、戴骏,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资本运营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