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工业论文 >

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

时间:2016-09-17 14:14 点击:
摘要:结合W工程特点,对其进行组织结构分解和工作结构分解,并结合风险评估方法与评估模型,对施工的安全问题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分析,最后利用轨迹交叉理论确定了各阶段工作的危险源。研究旨在探索和研究对于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有效途径,为建筑施工行

  摘要:结合W工程特点,对其进行组织结构分解和工作结构分解,并结合风险评估方法与评估模型,对施工的安全问题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分析,最后利用轨迹交叉理论确定了各阶段工作的危险源。研究旨在探索和研究对于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有效途径,为建筑施工行业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提供科学的方法。

  关键词:工程施工;W工程;风险识别;评估模型

  1工程概况

  1.1地理位置

  W工程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位于A市B区C路沿线,基地大致呈L形,南北长度约175米,东西宽约150米。项目地处繁华区段且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基地红线外,东侧为已建成并营业中的高层酒店建筑;东北角规划为一高层酒店建筑,东南角规划为多层办公建筑;北侧为两栋建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H层住宅;北侧C路对面为运营中的轨交N号线伊始路站,距离G工程紅线约60米;西北角为一座市级历史保护建筑;西侧为己建成的超高层写字楼及多层商场;南侧为己建层的高层居民住宅。

  1.2具体项目情况

  (1)建筑面积: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0.7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5.5平方米;

  (2)建筑层数及高度:地下4层,地面设有一座39层的主楼及一座12层的辅楼组成,主楼与辅楼之间7-11层设有一钢结构空中连廊连接。主楼首层为大堂,第10层及第24层设有2个避难兼设备层,建筑高度约为化9.9米,辅楼建筑高度约为54.9米;

  (3)围护设计:基坑分为南(辅楼)北(主楼)两个,开挖面积共约1.4万平方米,开挖深度约为20米,拟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围护结构为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沿基坑深度方向设4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其中第一道混凝土支撑结合施工栈桥设计;支撑下方设角钢格构柱,立柱桩采用钻孔灌注桩并考虑与工程桩相结合;地墙两侧设搅拌桩进行槽壁加固,坑内设搅拌桩裙边加固,坑底设旋喷桩坑底加固;

  (4)结构设计:基础采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及筏板基础;地下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主楼地上结构为劲性柱框架核心筒结构,钢筋混凝土楼盖;辅楼地上结构拟为框架核也筒结构,钢筋混凝土楼盖。

  2W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根据背景资料,可知W工程的风险主要由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危害构成。通过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W工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判断项目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给防范措施制定和安全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项目的安全。

  2.1风险评价方法

  定量风险评估包括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分析法(FTA)等方法。

  安全检查表法是工程施工的一种最基础、最简便、广泛应用的系统危险性评价方法,人们往往组织一些对工艺过程、机械设备和作业情况非常熟悉且具备良好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经验的人员,经过对被分析对象的详尽分析和充分讨论,把结论编制成检查项目和检查要点表。

  事故树分析法(FTA),指有一个初始事件开始,根据该事件在事故发展过程中是否出现,再交替考虑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性,然后再把这两种可能性分别作为新的初始事件进行分析,不断循环直到得出最终结果为止,分析过程中的各种因果关系用不同的逻辑口连接起来,得到的图形像一棵倒置的树。

  结合以上两种方法,通过对工程各阶段施工的深入分析,W工程具有以下五项重大危险源。

  (1)深基坑工程,主要安全隐患是土方巧塌、以及因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环境变形,造成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市政道路及管线等发生损坏;

  (2)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主要安全隐患是模板坍塌;

  (3)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主要安全隐患是高处坠落和机械伤害;

  (4)脚手架工程,主要隐患是高处坠落;

  (5)电路系统工程,主要隐患是触电,甚至导致火灾。

  2.2风险评价模型

  作业危险性是三个因素的乘积,D=L*E*C,其中D代表作业危险性,L代表发生事故、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代表人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时,C代表发生事故后可能产生的后果。

  W工程经过系统安全理论对不同施工阶段的5个分部工程和13个分项工程的风险识别结果,利用风险评价方法对各危险源的事故、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人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E)和事故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C)三个因素进行赋值,通过计算三因素的乘积得到作业危险性(D)分数值,再根据作业危险性(D)风险等级划分表对各危险源进行风险等级评价,最后根据危险性评价的结果,对系统安全进行调整。

  根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由经验可知,作业危险性分数值在20以下的工作环境属低危险性环境,一般情况下可以被大多数所接受;作业危险性分数值在70-160之间时,说明环境存在明显的危险性,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作业危险性分数值320以上时,表示该作业环境或条件及其危险,我们应该立即停止作业,直到作业条件得到改善为止。

  3基于轨迹交叉理论的W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G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复杂、为深基坑、超高层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参建单位众多,机械设备种类繁多,安全管理难度巨大。项目管理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利用轨迹交叉理论,通过对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风险识别,为风险评价和控制提供依据。

  (1)物的不安全状态风险识别。G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专业工种施工都会用到脚手架,如土建专业、机电专业、幕墙专业等,根据以往项目统计来看,脚手架导致的安全事故较多,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防范。

  (2)人的不安全行为风险识别。G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种专业工种的工人因不同的施工需要都会存在高处作业,根据以往项目统计来看,高处作业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六大危险源,导致风险的原因均为违章作业,可见在保证物安全的前提下,人的规范作业行为对于减少事故的发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况星尧.应用事故轨迹交叉理论预防建筑生产安全事故[J].建筑安全,2011(03):13-15.

  [2]方东平,黄鑫宇.中国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建筑工程管理杂志,2004(03):424-432.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