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财会论文 >

会计报告与银行监管报告的分离与协调(2)

时间:2013-12-22 11:31 点击:
3.公允价值应用的分离 公允价值是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债务所使用的金额。公允价值由于能够提供更加相关的财务信息、及时地反映市场风险、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而受到准则

  3.公允价值应用的分离
  公允价值是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债务所使用的金额。公允价值由于能够提供更加相关的财务信息、及时地反映市场风险、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而受到准则制定机构的推崇。但是公允价值同时也存在估值技术不完善、增加金融机构损益的波动性等缺点,并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
  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会计报告会产生有利的影响:一是公允价值使得会计报告的数据更贴近市场。历史成本下,银行的资产、负债价值局限在取得时的成本,对市场变化视而不见,而公允价值计量恰好相反,它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随时调整资产负债的价值。二是公允价值能显著提高会计报告的透明度。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基础,已被FASB多次强调,它能减少银行管理层进行利润操纵、盈余管理的空间。因此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生成的会计报告信息透明度较高。
  但是,对于银行监管机构,公允价值的运用则会造成以下不利后果:(1)收益波动性的提高,产生亲周期效应。(2)削弱银行的流动性转换功能,降低对银行存款和贷款的储备。(3)削弱银行对经济进行缓冲的作用,导致银行平滑经济的功能降低。(4)负债公允价值计量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公允价值适合对银行的金融工具进行会计计量,但却不适合应用于银行金融监管。会计报告中可以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当然公允价值会计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然而,银行监管报告中则不宜照搬会计准则的要求,应尽量消除会计处理上采用公允价值对金融监管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认为会计报告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银行监管报告中适当排除公允价值的应用,这是解决公允价值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分离的后果
  会计报告与银行监管报告的适当分离,本文认为可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何为适当?这主要是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首先要保证会计报告与银行监管报告能够实现各自的目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在能够实现两种报告目标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二者的分离,以降低编报成本。如果会计报告与银行监管报告进行完全的分离,则无论对投资者、监管机构,还是对投资者和公众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银行来说,完全的分离会增加银行信息系统支持的难度、运营执行成本以及编报成本;对监管者来说,完全的分离会使得数据的转换难度增大、识别银行风险的难度增加,降低了监管效率;对投资者和公众来说,完全的分离使得使用者增加获取信息的难度,并降低数据分析的使用价值。
  四、会计报告与银行监管报告的协调
  (一)协调的基础
  会计报告与银行监管报告之间不仅存在差异性,同时也存在统一性与相似性。统一性在于会计报告与银行监管报告都是银行的信息披露形式,也在于二者都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正是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统一性,会计报告与银行监管报告之间才存在协调的基础。况且,会计报告与银行监管报告的分离并非绝对的分离,只是相对的分离,需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如果会计报告与银行监管报告各自为政,完全的分离对各方均是没有益处的。2008年金融危机恰好证明了这点,会计与监管的沟通不畅导致未能及时发现隐藏的风险点。
  (二)协调的途径
  1.充分利用会计报告提高监管报告的质量会计报告质量的提高有助于银行监管报告质量的提高。银行监管报告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反映银行的风险状况,而监管报告中无论是资产质量分析,还是资本充足率分析,或是盈利能力分析都依赖于会计报告提供的数据。如果会计报告的质量不高、信息生成的过程有瑕疵,则据此生成的银行监管报告的质量势必会受到影响。由此可见,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是关键所在。
  2.积极调整会计报告与银行监管报告的差异
  会计报告与银行监管报告目标的差异导致它们披露的内容有所不同,并且可能会对金融监管造成不良影响。由于各自理论体系不同,要实现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的统一基本不可能。所以,调整会计报告与银行监管报告差异的有效途径,就只能根据会计准则的变化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以抵销会计准则对银行监管造成的不利影响。
  3.尊重会计的独立性,加强与金融监管的合作
  会计的独立性,一方面是来源于会计固有的属性,另一方面也是由会计的专业性决定的。然而,会计的独立性只是相对的独立,它与金融监管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解决会计报告与银行监管报告的协调问题,需要在尊重会计准则独立性的前提下,加强与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提高信息的透明度。金融监管机构应当凭借其对银行风险和金融稳定更深程度的理解,为会计准则的制定提出相关建议。
  五、结论
  本文意在阐述会计报告与银行监管报告之间的矛盾,该矛盾来自于二者目标函数的不同。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没有涵盖银行风险方面的信息,也没有反映银行宏观审慎监管的理念,因而不能满足银行监管机构的有效需求。所以,需要在会计报告的基础上另行为监管者编制银行监管报告。由此,本文提出会计报告与银行监管报告的分离式设计方案,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尝试缓解会计界与金融界的矛盾。最后,本文提出会计报告与银行监管报告相互协调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旭东,逯东.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源起、争论与思考[J].会计研究,2009(10):18-23.
  [2]丁友刚,岳小迪.贷款拨备、会计透明与银行稳健[J].会计研究,2009(3):31-38.
  [3]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J].会计研究,2009(11):23-29.
  [4]胡永康,罗国荣.银行监管规则与会计准则协调面临的挑战[J].中国货币市场,2010(10):12-15
  [5]司振强.公允价值会计发展与金融稳定[J].金融会计,2007(3):60-63.
  [6]沈如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巴塞尔协议框架下会计资本与监管资本比较研究[J].金融会计,2011(8):4-7.
  [7]周华,戴德明.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规则:问题与可能解[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4):83-92.
  [8]朱海林,王展翔,等.公允价值会计对欧洲银行业的影响--金融稳定性视角[J].会计研究,2004(6):82-85.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