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中西文化 >

中西文化碰撞下我国体育文化选择审视

时间:2015-10-26 09:26 点击: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立足当代中国价值哲学理论,在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剖析我国体育文化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对于发展目标、价值评价标准、价值实现手段以及价值保障方式的选择。主要结论:中国体育文化既不是对我国传统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立足当代中国价值哲学理论,在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剖析我国体育文化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对于发展目标、价值评价标准、价值实现手段以及价值保障方式的选择。主要结论:中国体育文化既不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无条件继承,也不是对奥林匹克文化的全盘接受,而是力求自我批判与超越,对价值标准与内容进行主动选择,不仅对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而且对奥林匹克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选择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体育文化发展路径,最终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体育文化价值体系。
  【论文关键词】体育管理;体育文化;比较体育;中西文化
  价值哲学是研究一般价值理论的哲学分支学科,又称“价值论”[1]。在我国近现代的思想理论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直占据主流地位,本研究将价值选择的相关理论从其价值哲学中单独摘取出来。“价值选择是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主体在进行价值选择时,既会按照客观事物的尺度,又会按照内在需要的尺度进行自觉选择”[2]。在近现代,西方用长枪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失去了固步自封的屏障,中国体育文化被动面对借助强劲西风刮来的奥林匹克文化。洞门大开的中国体育文化在经受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百年灼烧之后,置之死地而后生,实现凤凰涅槃,创造出融合中西文化的精华和智慈,且具有现代品格与现代特性的现代文化。
  在当今全球文化大融合和中国国际地位大跨步前进的背景下,作为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要素也要迎头赶上,使之与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相匹配。中华文化怎样在全球化中实现发展是文化自觉的首要问题,自己民族的文化应该由自己民族的人来研究,体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一环,有必要对不同民族文化进行文化自觉,既不能妄自菲薄,轻视传统文化,也不能妄自尊大,一味排外。中国体育文化要充分认识本民族文化的优点,有条件地借鉴奥林匹克文化的长处,使体育的内涵得到不断凝练,使体育的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打造出属于中华民族特有的、能够融入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新型体育文化。
  1中西文化各自特点梳理
  中西文化在思想认识与价值判断上有较大的分歧,尽管经济全球化使这一差别有所改观,但在人生观、价值观上仍有悬殊差别。归根结底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在产生背景与类型偏好上不同,导致中西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
  1.1中西文化产生背景不同
  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源于农耕文明,农业文明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小农经济构成的社会主体由相互隔离却彼此雷同的村庄构成。马克思把农耕社会比作是一袋马铃薯,村庄即是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3]。小农经济在自然状态下能够满足农民自给自足的要求,人们在自己开垦的一片土地上,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视土地为自己的命根子,看老天脸色吃饭,再加上家庭手工业的填补,能够解决温饱,养成了安土重迁的心理。农民在自家狭小的土地上投入的劳动量与收获成正比,勤劳就意味着能吃饱饭,因此逐渐养成厚重笃实的性格。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具有实用的特色,古代偏实用的“兵、农、医、艺”文化尤为发达。
  工业革命摧枯拉朽般淘汰掉农业文明,引导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奥林匹克文化就产生于工业革命的机器轰鸣之中。奥林匹克文化自产生之日起,不可避免地带有工业革命的烙印。不同于农业文明时代的“马铃薯”,工业社会由新兴的现代城市构成,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效率成倍增长。得力于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们逐渐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在乡间失业的农民大量涌入城市,进入厂房车间,以求更好的生活[4]。产生在此背景之下的奥林匹克文化表现出重视人的潜能,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特点。
  1.2中西文化类型偏好不同
  本研究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以往学者在研究中西文化的根本类型时,主要从“动”与“静”两个角度来区分。林语堂就认为中国的文化主“静”,西方文化主“动”。东方人讲究在安静恬适的室内静坐养神,西方人追求在空旷热闹的体育场上运动[5]。中国的传统文化显然属于静态的文化,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人追求宽容,力求和谐中庸,讲究逆来顺受,克己复礼。名人居士都热衷隐居生活。奥林匹克文化则追求“动”,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项目就可看出,无论是摔跤还是投掷,都要比较出高下,富有竞争性与扩张性。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