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中西文化 >

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2)

时间:2021-05-10 16:37 点击:
五代著名北方山水画家巨然的《万壑松风图》正是运用留白之云的杰作,所绘为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此处巨然画云所用留白之云,在大山之间团

  五代著名北方山水画家巨然的《万壑松风图》正是运用留白之云的杰作,所绘为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此处巨然画云所用留白之云,在大山之间团团绵绵向上升腾,如同一团飞瀑溅起的水气,绵柔而使整个画卷在刚劲中带了几分柔气。

  勾、染、留白。不同的创作手法产生出不同的画面效果,云便在这有形无形之间不断完善和发展。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 “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得烟云而秀媚”。又说:“山无烟云,如春无草。”可见在山水画中,烟云常是不可少的。在山水画中,云的存在也有其对于画作本身的不同意境和不同目的一种隐晦或者明显的解说作用。

  (一)有助于表现四时朝暮,风雨明晦,季节变迁

  古典山水画中的云最为浅显的作用便是表现季节天气,在这里它与自然中云的作用便相同了,不用过多的感性思维和文学修养便能一目了然。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思想影响,古典山水画家们遵守着描绘山水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形态的写实原则,正如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写到的山水画的创作要求之一是应表现四时朝暮、风雨明晦、季节变迁之不同。从元代高克恭的《云横秀岭图》中郁郁葱葱的山间树木,我们可以推断出画家表现的应是夏天之岭,山间云气浓郁,遮蔽近半山体,如同随时都有倾盘大雨一般。而在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中,云只是山头上几缕,表现春云“如白鹤,其体闲逸和而舒畅也”,薄云几片,正是春光灿烂之时。

  (二)通气,让画作“气韵生动”

  南朝绘画理论家谢赫所著的《古画品录》中,最为重要的成就就是提出了评价画优劣的标准“六法”,在“六法”之中为首的便是“气韵生动”,也就是说气韵是作为评价山水画作好坏最为重要的标准。“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论·论画六法》)。”一幅山水画,着墨的部分以山为主,要注意脉络连贯;空白的部分则“以云为总”(《山水纯》),也要注意气脉的相通。这样的画,才能气韵生动,具有艺术魅力。如此看来,云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

  (三)云可“助势”,体现不同意境

  山是静的,云是动的,以云势助山势,则山势更加高峻峥嵘,正如郭熙所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也就是说想把山表现的高全部画出来就不会让人觉得很高,只有云烟在山腰处遮住山体才会使山在视觉和意境上都显得高很多。

  从章法上说,一方面云可起到“实则虚之”的作用。如赵黻《江山万里图》,在卷轴开始之初,并无山体出现,云的出现,不仅使画面不至于太虚,同样对意境的体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云在山水画中的位置不同以及形态差异也同样造成山水画不同的意境展现。画家也经常运用云烟所造成的自然景象的模糊感来制造画面的迷远境界,使自己得以远离尘世间的烦恼,到达精神的彼岸。元四家王蒙的《青卞隐居图》中,画家只是在山尖处隐晦地画出了一点留白之云,而此画所画为隐士,画中山间小茅屋和云皆为若隐若现,盘旋的山路弯弯曲曲,留白之云片片遮在山间,很好的表现了隐居的主题和意境。宋“米氏云山”创始者之一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图开卷便是浓云翻卷,远山坡脚隐约可见,随着云气的游动变化,山形逐渐显露,重迭起伏地展开,远处峰峦终于出现在团团白云中。中段林木疏密,表现远近与层次,此段山水清晰,显露了真实。但末段一转,山色又隐入淡远之间,处处体现造化生机。整个长卷为云所笼罩,迷离而悠远,抒发了一种文人的特有情怀。

  作为最为常见的辅助题材,云出现在山水画中同样有着悠远的历史和复杂的社会、思想、文化因素。我们在历代文人与画家对云气形象的描绘里,体会到了古人对自然界中云气形象精神和本质的追求与思考。

  参考文献:

  [1]石守谦著.风格与世变[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陈传席等著.画山文化[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05.

  [3]高居翰·高居翰作品系列[M].三联出版社,2009.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