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主岭市农业概况 公主岭市位于松辽平原腹地,是典型的一年一熟雨养农业黑土区,土壤风蚀、水蚀严重,水土资源极其匮乏。春季风大、干旱;夏季温热、降雨集中;秋季短暂、霜来早;冬季漫长寒冷、降雪少。 2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内容 改过去翻耕土壤作业方式为免耕或少耕法。免耕是指除播种外,不再进行任何耕作;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耕作。将30%以上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于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实行免耕播种,实现开沟、播种、施肥、施药、覆土、镇压复式作业,喷洒除草剂或采用机械表土作业控制杂草。 3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范围 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合年降雨量在250~800毫米,平均温度高于7℃的地区,粘重、排水性能差的土壤应当慎重,其他土壤基本都可进行。 4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模式措施 根据公主岭市的气候特点,目前主要推广以下三种种植模式: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模式;沟垄交替休闲种植模式;垄肩交替休闲种植模式。 5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三种效益 公主岭市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已经5年了,现已初见成效。该技术与一般传统耕作方式相对比,效益显著。 5.1社会效益 采用该技术可减少水蚀、风蚀。抑制沙尘暴,减少大气污染。实施该技术,使耕地种养结合,土壤保持长期稳定,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5.2生态效益 节约水资源,增加了休闲期蓄水量的14%~15%,提高15%~17%的水分利用率。增加了土壤肥力,秸秆还田,即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又可提高速效氮、速效钾的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使土壤颗粒结构和毛管空孔隙有所增加。 5.3经济效益 简化工序,降低作业成本,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增加了粮食产量;节省劳动力,剩余劳动力可以从事其他创收事业。 上述几方面,都直接或间接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2013年公主岭市农机推广总站在全市推广面积已达到12万亩,节省机械作业费360万元,增产玉米640万公斤。 6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必要性 6.1适应气候异常变化的需要 随着全球变暖等气候条件的异常变化,灾害性气候连年发生,农业损失加大,各种自然灾害已成为制约公主岭市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降水减少造成连年的干旱,使河流干枯,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水资源短缺,严重春旱一直困扰着我们。伏雨的集中使水土流失极其严重,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生态环境逐年恶化。因此,改革传统种植模式和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机械化措施,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能力是当务之急。 6.2改善土壤功能退化的需要 多年来,农民过度依赖和使用合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微生物减少,既造成了土壤贫瘠,又影响了粮食的品质及产量;机械化灭茬起垄作业耕层浅,使犁底层坚硬,作物根系难以下扎,根系不发达,降低了作物的抗风、抗旱、抗倒伏的能力;水、肥、气、热、良种的优势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粮食产量难以提高。因此,改变现行的耕作方法和种植模式,大力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的有效途径。 6.3公主岭市农民的迫切需要 随着公主岭市农机推广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强,农民文化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农村实用技术的普及,使公主岭市广大农民已经对农业生产有了深层的了解,对农机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迫切需要改变现有的耕作方式和模式,改善土壤环境、提高粮食产量。 耕地有限,而人口不断增加,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耕地,改变种植模式和方式,达到增产的目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适时推广,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7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注意事项 由于地表不平整,覆盖物不均匀等现象,会造成缺苗断垄等问题。所以,必须注意改进播种机性能,改善地表状态。翻耕作业具有掩埋杂草的作业,而保护性耕作技术相对来说失去了一项控制杂草的措施,且地表覆盖的秸秆,对灭草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及土壤状况,以及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解决的问题来确定作业工艺,逐步扩大推广面积。 参考文献 [1]农机化实用技术手册.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编. [2]农业机械化12项增产技术.吉林省农业厅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