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病虫害问题长期来都是另种植者头痛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病虫也开始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异与进化,这无疑加大了我国对玉米病虫害防治的难度。随着形势日趋严重,众多的农业科学家与技术家开始对病虫害的防治进行科学有效的探索。一系列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药物和科学手段开始被投入应用,这大大的帮助提高了玉米的产值。 一、防治玉米病虫害的策略 1.要利用好玉米自身对病虫害所持有的抵抗力。 2.预测和评估要在及时准确的对玉米田进行勘察化验,并且结合了当地的天气情况、土壤状况和玉米苗生长的情况的基础上进行。 3.需要采取科学的高效的综合措施。 4.需要在技术层面上提高玉米种植的综合性和科学性。 5.需要定期的对土壤进行耕作以此降低其中的病原体个数和虫害的基数。这就能够降低发病的可能性。 6.充分有效的利用非农药技术以控制病虫害。 7.保护好病虫的天敌,利用生物链来减少害虫的数量。 8.使用常规性农药时要注重使用科学的方法。在使用一些高效率、低毒性的农药的时候需要进行定时的检测。 二、常见的玉米病虫害发生症状与防治 1.常见的玉米病虫害 常见的玉米病虫害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玉米螟、蚜虫与红蜘蛛。玉米螟也称钻心虫,主要是将玉米的心叶蛀穿,在新的嫩叶展开之后会有一排整齐的小孔出现。等到雄穗抽出了之后它的幼虫就会钻到花里去破坏雄花,原本挺立的雄花会被幼虫折断基部。在雌穗出现了之后,这些幼虫就会钻到雌穗中吸食花丝与嫩的苞叶,除此之外,还会损害籽粒。这就导致玉米出现早衰的现象,严重时玉米穗完全没有籽粒,导致玉米减产。玉米螟虫害一般发生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蚜虫的成虫会爬到玉米叶背和玉米嫩茎上面去,在上面吸取汁液。经过蚜虫吸汁后的玉米株会导致禾苗萎缩和叶片蜷缩,严重时甚至会枯死。当老的玉米叶遭遇蚜虫的残害时,叶子会提前掉落,使得结果的时期缩短,产量减少。由于蚜虫的繁殖方式与其他害虫不同,既可以两性生殖,又可以孤雌生殖,所以繁衍率很高,危害时间长。因此,玉米如果遭到蚜虫的危害,会损失惨重。红蜘蛛对玉米产生危害一般是在玉米抽穗之后开始的,也有在玉米刚长出六片叶子时开始危害的。经过红蜘蛛危害过的玉米叶会产生很多黄色的、细小的、密集的斑点,这是红蜘蛛吸食了叶片中组织养分的表现。在这之后叶子会慢慢的从绿色变为黄色,直至干枯死亡。被红蜘蛛虫害过的玉米会产生籽粒瘦弱的情况,导致玉米减产。红蜘蛛的成虫一般选择在土缝里潜伏,直到春天温度回暖时才出土,他们会先集中在杂草上进行繁殖和取食。待玉米发芽后,通过风吹到附近的玉米苗上或者通过爬行爬到玉米苗上。他们通常以点片的形式在田中进行危害,从源头开始扩充到田中的各个部落所耗费的时间较长。只有在大雨过后数量才会有所减少,但是一旦遇到天气干旱或者少雨的天气,红蜘蛛的数量又会增多。 2.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2.1农业方面 选用耐虫抗虫的高质量品种,这是能够防治病虫害的最根本的途径。农业防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定期清除田中?病残体以减少传染源。2、发病的初期打掉病叶以减少发病的程度。3、进行轮作或倒插深翻以减少菌量。4、可以适当的早些对玉米进行播种以此避免虫害。5、把收割后的粉碎的玉米秸秆撒到田里面去以达到减少玉米螟在土壤里过冬的数量的效果。6、提早播种一部分的玉米种子,以这些玉米种子作为诱虫田,利用玉米螟喜欢在玉米地中产卵的习性,以达到引诱玉米螟的防虫作用。7、要尽可能的避免在玉米地里播种高粱和谷子,这样能够降低玉米受害的可能性。 2.2生物方面 采用白僵菌和赤眼蜂是最常见的方式。赤眼蜂能够在害虫卵中产卵并且发育,这就能够从源头来对害虫进行防治,以达到减少害虫数量的效果。所以,采用引进赤眼蜂来对害虫进行防治是一种有效且理想的方法。在放蜂时,除了考虑放蜂的时间外,赤眼蜂的数量和种类的选择也都十分重要,这一环节一定不能出错,否则这一方法就只能宣告无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按照玉米田的土地面积和玉米面积来标准化规范化的采用赤眼蜂,以达到防治的效果。这个防治方法的成本较低而且环保,但难度较大。 2.3物理方面 一般利用灯光进行诱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也有不少利用辐射导致害虫不孕不育等新的物理方法来进行防治。最常见的方法是安装200瓦或者400瓦的汞灯,防治虫害的效果很好,在不同的田地或土地上安装数量不等的汞灯。以达到减少害虫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