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试验设计 1.5.1标准的PCR体系及程序PCR反应总体积为25 μL,其中基因组DNA 1 μL(约50 ng),10×PCR buffer(Mg2+ free)2.5 μL,25 mmol/L MgCl2 1.5 μL(终浓度为1.5 mmol/L),2.5 mmol/L dNTP 3 μL(终浓度为0.3 mmol/L),4条10 μmol/L引物均为1 μL(终浓度为0.4 μmol/L),5 U/μL rTaq 0.2 μL(终用量为1 U),用灭菌双蒸水补齐至25 μL。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5℃退火45 s,72℃延伸1 min,35个循环;最后72℃保温10 min,4℃保存。PCR扩增产物经1.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在凝胶成像系统上拍照记录。 1.5.2多重PCR反应体系及程序的优化在标准反应体系及程序的基础上,先后对Mg2+浓度、dNTP浓度及冻融次数、最佳退火温度、DNA聚合酶及模板DNA的用量进行了优化。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引物组合的筛选 两对显性Ms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与两对隐性ms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分别组合,共获得4个组合(表2)。4个引物组合在标准体系下,扩增MsMs、Msms、msms 3种基因型的洋葱,结果(图1)表明,只有引物UM2、DM2与Um2、Dm2的组合(即多重PCR标记MK4)在3种不同基因型材料中都扩增出了特征带(Ms:905 bp,ms:661 bp),MK1和MK2几乎没有Ms的特征条带,MK3在Msms基因型材料中Ms特征条带扩增效率低。因此,选择MK4进行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2.2Mg2+浓度对PCR扩增结果的影响 Mg2+是Taq酶活性所必需的,浓度过低时,Taq酶活性显著下降,无特异条带或特异条带扩增不明显,浓度升高时,Taq酶活性增强,扩增效率提高。随着Mg2+浓度的增加,在接近一定数值时,由于出现高盐抑制现象,扩增条带亮度减弱。本研究设计了8个Mg2+终浓度梯度,分别为1、2、3、4、5、6、7、8 mmol/L,由图2可以看出,Mg2+浓度在3~6 mmol/L时,扩增的目的条带均较清晰,因此后续试验采用4 mmol/L MgCl2。 2.3dNTP浓度及冻融次数对PCR扩增结果的影响 dNTP是PCR扩增反应的原料,其浓度是影响PCR扩增结果的重要因素,并且其冻融次数对多重PCR的扩增有较明显的影响。在优化得到4 mmol/L Mg2+浓度下,设置两个dNTP终浓度(0.3、0.6 mmol/L),同时对dNTP母液的冻融次数进行检测。结果(图3)表明,在1~2次冻融次数(1T~2T)下,均可检测到清晰明亮的扩增产物,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3~4次,3T~4T),扩增效率逐渐降低。在较低的dNTP浓度下,这种现象更加明显。高浓度的dNTP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因冻融次数增加而造成的PCR扩增效率降低的现象。为确保检测体系的稳定性,选用0.6 mmol/L dNTP用于后续试验。 2.4退火温度对多重PCR扩增结果的影响 退火温度是影响PCR反应的重要条件之一,同时它也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在优化得到的4 mmol/L Mg2+和0.6 mmol/L dNTP浓度条件下,对PCR扩增反应的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在55℃到68℃之间共设了8个温度梯度。结果(图4)表明,较低的退火温度不会影响PCR反应,当温度超过65.4℃,隐性ms等位基因扩增效率逐渐降低,当温度达到68.0℃时,无扩增,而显性Ms等位基因仍存在有效扩增。为确保显性和隐性等位基因都能够产生高特异性的有效扩增,退火温度选择65.4℃。 2.5DNA聚合酶的量对PCR扩增结果的影响 在上述优化结果的基础上进行rTaq DNA聚合酶加入量的优化,共设置了8个rTaq梯度,分别为0.5、1.0、1.5、2.0、2.5、3.0、3.5、4.0 U。结果表明,在设定的范围内,均可以扩增出目的条带,随着rTaq DNA聚合酶加入量的增加,PCR扩增效率逐渐增强(图5)。为了兼顾扩增结果的准确性和试验成本,选择3.0 U rTaq聚合酶进行后续试验。 2.6模板DNA的加入量对PCR结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