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推广应用前景
从2007年开始,笔者在盐生植物园示范园大量种植这2种盐地碱蓬绿化品系,特别是在土壤含盐量为2%以上的地块,通过育苗移栽,植株生长良好,性状表现稳定,景观效果美观。全株紫红色品系盐地碱蓬植株粗壮,颜色一致;绿叶红花型品系盐地碱蓬植株饱满,叶绿,花红。2种类型用水量均较少,耐干旱,缺水时还可以用含盐量1%以下的地下水浇灌,是最具黄河三角洲特色的植物景观。因此,2个绿化品系可以直接用于重度盐碱地绿化或者作为重度盐碱地改良的先锋植物,有广阔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赵名彦.滨海盐碱地造林技术与效果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2] 崔宏伟.盐地碱蓬高产品系人工选育、开发利用及对盐渍土改良效果研究[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2006.
[3] 邵秋玲,谢小丁,张方申,等.盐地碱蓬人工栽培与品系选育初报[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47-49.
[4] 邵秋玲,李玉娟.盐地碱蓬开发前景广阔[J].植物杂志,1998(3):12.
[5] 张学杰,樊守金,李法曾. 中国碱篷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状况[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1-3.
[6] 岳晓翔,陈 敏,段 迪,等.绿色和紫红色表型盐地碱蓬叶片抗氧化系统比较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21-124.
[7] 林栖风.耐盐植物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 洪立洲,周春霖,王茂文,等.碱蓬人工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03(3):52.
[9] 周春霖,王 凯,王茂文,等. 沿海滩涂碱蓬种植技术研究初报[J].江苏农业科学,2002(1):65-66.
[10] 章英才,张晋宁.两种不同盐浓度环境中盐地碱蓬叶的形态结构特征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70-73.
[11] 赵可夫.海水农业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科学中国人,1999(4):2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