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我国农村金融的根本问题是有效供给不足

时间:2021-05-17 10:08 点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金融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上形成了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金融市场和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直接金融市场并存的现代金融体系。在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金融市场中,基本上形成了大型商业银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金融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上形成了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金融市场和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直接金融市场并存的现代金融体系。在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金融市场中,基本上形成了大型商业银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并存的银行体系。这一金融体系的主要特征是服务城市经济有余,服务农村经济不足。这是金融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何发展农村金融,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农牧民生产生活,进入21世纪以来,中央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功能有限,并未达到预期的改革目标。问题出在哪里?该如何解决?本文将做初步的探讨。

  农村金融的特点是二元金融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信用社成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面对广大的农村市场,农村信用社有限的金融供给显然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针对这一现实,中央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积极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2007年,以四川仪陇村镇银行为标志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出现,试图增加金融供给,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牧民生产生活的金融需求。但是,现实情况是,由于金融的逐利性特征,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并没有真正设在农村,而是设在城市或者城乡接合部的市镇,农村依然金融供给不足,伴随而来的是繁荣的民间借贷。因此,本文认为的农村金融目前处于现代金融与传统金融、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并存的二元结构状态。

  农村金融二元化的原因是金融有效供给不足

  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特征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造成二元金融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如果我们分析农村金融二元结构形成的原因,直接的认识是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但是如果进行深入剖析,我们会发现,实际上,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力军的农村金融供给与农村、农民潜在的金融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方面,从金融需求看,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小额、低成本、期限灵活的资金,农牧民生产生活需要风险小、收益稳定的金融产品,使自己节余资金能够保值增值,满足未来养老的需求。另一方面,从金融供给看,农村经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和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不高等现实情况决定着农村金融风险较高、成本较高,导致商业性金融供给利率高,信贷条件门槛高,结果催生了高利贷特征的民间借贷繁荣。这种以商业性金融为主的金融供给从总量上看供给不足,从结构上看则是有效供给不足。因此,农村金融既存在着一般意义上的供给不足,又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这就是农村金融的基本特征。

  增加有效供给,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

  一是政府对农村经营性资金需求给予适度的风险补贴。一边是农村金融高风险,商业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很高,另一边是农村经济盈利能力不强,很难承担较高的资金成本。二者之间的资金成本差额应该由谁来承担?显然,商业性金融机构对贷款的定价是市场行为,是合理的,没有承担的义务。而由农户承担,农户有没有能力。只能由政府承担,政府应该研究制定一套机制,拿出专项资金,补贴农村信贷资金成本。

  二是通过机制建设引导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村镇银行之所以没有真正发挥服务三农的作用,主要原因是作为经营主体是否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能够获取利润。农村经济现有的情况很难实现其经营目标,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补贴、奖励的方式引导村镇银行服务“三农”。

  综上所述,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农村经济处于弱势地位,很难吸引商业金融为其发展提供服务。政府必须发挥积极作用,扶持农村经济,扶持农村金融,最终实现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杨再梅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