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贸易顺差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剖析

时间:2021-05-12 14:42 点击:
贸易顺差一直以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常态,它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持久性的贸易顺差却说明一国经济增长模式存在很大问题。本文从贸易顺差的概念入手,分析了贸易顺差的现状以及原因,然后从对外贸易的角度探讨了目前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的问
  对外贸易不仅是,也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参与国际经济的最为重要的方式。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采取比较优势、出口导向型战略使得外贸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利益。近年对外贸易在整体上保持着贸易顺差的状态,这为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0年GDP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贸易总额也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在看到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问题,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一直都是过分依赖外需的不平衡经济增长模式,外汇储备规模过大、过分依赖外部市场、外贸条件不断恶化等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一直的贸易顺差并不利于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都停滞不前,对于而言最为重要的出口市场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出口市场需求锐减,对外贸易严重受阻,这充分体现出了这种不平衡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为了调整过分依赖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特别指出要实施新的发展战略,强调要依靠内需,旨在实现内外平衡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贸易顺差的概念
  贸易顺差就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通常按年度计算),贸易的双方互相进口与出口,对于出口总额大过进口总额一方而言,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的差额就叫作贸易顺差。一般就贸易双方的利益来讲,得到贸易顺差的一方是占便宜的一方,处于贸易的有利地位,而另外一方则是吃亏的一方。但是贸易顺差不是越多越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意味着本国经济增长非常依赖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也会带来外汇储备的膨胀,给人民币带来更大的升值压力,一个国家若是长时间保持贸易顺差,很容易引起与贸易伙伴国的摩擦。
  对外贸易顺差现状
  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2001年之前的十多年间一直是在20%上下波动,进口总额占GDP中的比重则总是在13%到19%之间波动。但是2002年之后,的贸易总额开始大幅度提升。2006年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29%和36%,贸易对外依存度达到65%。此后的一段时间,进出口总额占GDP中比重都有所下降,幅度不大。但是到了2010年,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又回升到23%和27%,对外依存度达也回升到50%。
  换一个角度,从贸易顺差的规模来看,2001年之前的十多年间贸易顺差的规模变化不是很大,但在2002年之后贸易顺差的规模上升却非常迅速。对外贸易顺差在2008年达到顶峰--2955亿美元,随后的三年都在下降,至2011年则降至1831亿美元。贸易顺差在2002年的加速扩张,反映了成功加入WTO后经济获得了新的巨大推动力。而贸易顺差在2008年后的下降,一方面反映了贸易受到了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政府实施的各项减小顺差的举措产生了相应效果。
  虽然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在2008年之后总体上呈现出减小的趋势,但是加工贸易顺差和非加工贸易逆差受影响的方式却不尽相同:前者在减小后又迅速膨胀增大,后者则是在持续大幅度增长。这说明加工贸易的出口和进口在经济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受到的影响基本上是对称的,它们在受到这种影响后的恢复力也都是很强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增长模式都是"加工贸易顺差、非加工贸易逆差",一直以来的贸易顺差规模如此之大,大部分都是由加工贸易贡献的。但非加工贸易的中间投入品主要是在国内生产的,在一定程度上非加工贸易比加工贸易更能反映出一国贸易结构的改善和技术升级。目前,非加工贸易的发展和加工贸易的发展处于失衡的状态,说明在优化贸易结构、促进技术升级方面做出的努力还不够,仍要继续努力。
  此外,贸易顺差规模持续增大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据分析,2000年之后外商投资企业对华的加工贸易顺差增长迅速,而到2010年已经超过了贸易顺差总额,这其实是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策略的体现。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将其失去劳动力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发展家,试图通过节约劳动成本来打造自身新的竞争优势,而有着充裕的劳动力,这使得成为了跨国公司转移产业的重要目标。跨国公司采取的主要战略是先从其他国家(一般是其母国)进口关键的零部件到,然后利用廉价的劳动力为其组装产品,最后再把组装好的产成品销至海外。在整个过程中只是一个加工制造基地,生产和贸易"两头在外、大进大出",这就是的外资加工贸易持续顺差最主要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外资非加工贸易又呈现出逆差状态呢?机器设备是外商在进行投资时所必须的物品,进口这些设备需要较大的支出,但是在核算时这部分支出是包括在非加工贸易里面的,所以致使非加工贸易一直呈现逆差状态。逆差值与跨国公司的投资规模呈现正相关关系,逆差值越大表示投资规模越大。事实上,外商投资企业还是主要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仅仅作为其海外的生产基地,加工所需要的原材料等中间品并没有实现自主生产,这对我国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
  从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国际收支长期以来呈现出"双顺差"的状态。在对外贸易的经常项目中,服务贸易逆差逐年扩大,货物贸易顺差持续增长。而在资本与金融项中,我国在对外直接投资和吸引外资等方面都取得不错的成绩,而且在对外投资方面还有上升的空间。但是,的证券投资资产和负债规模还比较小,波动比较大,所以金融领域的发展上还很不完善,有待改进。
  贸易顺差及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回顾近几十年的发展,不难看出,跨国公司专业的产业基本都是低附加值、高耗能的制造业,的贸易顺差也正是随着这种产业的发展而实现的。低附加值、高耗能的产业是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的,这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现实生活中,低附加值、高耗能产业所导致的一些问题也已经被认识到。从资源丰富变到资源匮乏是后果之一,现在的制造业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材料,这使得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失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一旦由于某种原因使得的原材料外部供应市场受到冲击,或者原材料供应链断裂,的制造业将无法生产。另一方面,在前面也已经说到,的贸易顺差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所以若输出低附加值制造业产品,则企业从其中能够获得的利润肯定会十分少,贸易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将十分有限。若是这样的话,对外贸易就不能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更不能实现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的目的。
  目前,已经把美国和欧盟作为产成品的主要输出对象,但是这会使本国的企业同美国和欧盟的企业处于十分激烈的竞争当中,很容易导致国家之间产生各种严重的贸易争端和摩擦。另一方面,目前正值新兴经济体国家国内结构调整升级的时期,产品在销往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过程中,又使得本国企业的产品同新兴经济体的同类企业处于竞争状态,来自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在加入WTO后,经常遭受到世界上各种类型经济体的反倾销诉讼,俨然已成为世界头号反倾销目标国。这对企业出口产品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很多产品出口严重受阻,好不容易出口成功了,还很容易受到反倾销诉讼,使得对外贸易利润饱受损失。不仅如此,其他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也纷纷成为阻碍商品出口的工具,比如说"特保"、反补贴、各种保障措施等。这些贸易争端和摩擦不仅使得对外贸易利益饱受损失,还危及经济安全,使得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