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地方政府投资行为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时间:2013-11-21 10:04 点击:
 摘要:自1994年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投资支出占地方GDP的比重越来越高。本文通过选取我国31个省市1994年-2010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地方政府投资行为与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投资效率最高;
  一、引言
  地方政府作为我国经济生活的一个主体,其投资行为与经济总量增长及就业有着密切关系。自1994年以来,随着财政分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央对地方政府在财权和事权的划分使地方政府独立性进一步加强,经济自主性地位不断提高。为了拓宽税源,增加收入来源,地方政府有强烈的动机来发展当地经济。而作为地方政府参与经济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政府投资。地方政府投资有利于保护本地就业发展和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
  东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人口素质和自然资源等因素差异使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各区域地方政府的投资对本地经济增长带来的效果不一,经济增长对促进地方政府投资的影响也存在差异。而各地区地方政府投资与当地经济增长的关系如何,是否存在区域间的差异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主要问题1。
  二、文献综述
  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研究近几年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刘静、徐晓玲(2005)认为地方政府投资具有调节社会经济供需平衡,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功效。欧阳昌朋(2006)认为经济分权下的地方政府投资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有学者指出地方政府投资带来的经济增长是以减少整个社会的福利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为代价的(张建辉,2008),而且易形成地方保护,导致地区性行政垄断(张卫国,2010)。
  对地方政府投资行为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的研究近几年不断深入。李广杰、花小安等(2009)指出地方政府投资一方面加强了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改善了投资环境;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投资对于经济总量的弹性减小了,地方政府投资的效率有待提高。张宏霞(2010)运用协整分析,指出地方政府投资对第二产业的促进作用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弱。张卫国、任燕燕等(2011)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指出,现阶段,地方政府投资及地区性行政垄断均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且经济增长对于地方政府投资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申亮(2011)运用博弈论工具分析指出,地方政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具有很强的投资冲动,使得地方政府间难以形成区域间合作,且造成了资源浪费
  对于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学者们各有见解,部分认为地方政府投资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也有学者则认为过度的地方政府投资浪费了资源,且投资效率不高。这些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地方政府投资的效率,而对其与各区域之间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基于此,本文对东中西部地方政府投资行为与其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
  三、地方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
  (一)地方政府投资现状分析
  消费、投资和进出口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中的地方政府投资,是指除中央政府以外的各级地方政府在投资全过程中的表现及其对投资绩效的价值取向的综合。
  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增加税源,地方政府选择不断提高投资水平,因为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同时最多使用的手段就是通过多种途径竭力提高本地区投资水平。从而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的投资水平不断上升(见图1)。
  由图1可以发现,从1994年-2010年我国各省份的政府投资支出都在逐年增加,财政分权促使各级地方政府有强烈的动机发展本地经济,而投资被首当其冲的选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同时,从图1中观察到,各省份之间的投资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从1994年和1999年的各省市政府投资支出线看,几乎是水平的,各省市的投资水平没有太大的差距。但从2009年和2010年的投资支出线发现,各省的投资水平差异明显,整体上东中部的投资支出水平远高于西部的。
  (二)地方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
  地方政府通过自主投资的方式完善当地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区域外资金甚至外资来发展当地经济。这一方面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加强了政府作为本地政治主体,参与及影响本地经济的能力。地方政府投资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分税制改革后,本地区的经济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见图2);另一方面,经济的增长又为地方政府增加投资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激励。
  地方政府投资增加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地方政府之间展开竞争,容易形成地方保护主义,导致地区性行政垄断;另外,部分省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与政府投资,致使投资规模过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投资效率较低。这样不利于我国整体市场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对地方政府的长期经济增长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四、地方政府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计
  为了分析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借鉴张卫国,任燕燕(2010)的有关地方政府投资的模型来考察,构建模型方程如下:
  其中,分别为常数项和回归系数,分别表示省年的GDP和投资支出。本文选取GDP作为地区经济增长的变量。本文的地方政府投资支出是借鉴张卫国,任燕燕等(2010)的计量方式,把政府预算内财政支出扣除了科、教、文、卫支出和行政管理费用之后的部分作为表示地方政府投资的一个代理变量在计量模型中使用。表示控制变量,包括当地的就业人数,进出口总额。建立这一模型的目的是为了考察东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投资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究竟有怎样的影响,有多大的影响。为了考察地方经济增长对地方政府投资的影响,建立模型(2):
  其中,分别为常数项和回归系数为控制变量,代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就业人数。
  与模型(1)相比,模型(2)加入了一个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指标,因为地方政府投资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可支配的预算内收入特别是财政收入的数额逐步增多,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资总额也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增长水平。因此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入到模型中。
  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市1994年-2008年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所有数据均来自《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本文回归过程使用Eviews6.0进行处理,且在回归时将31个省市划分为东中西部3个地区进行了3次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
  (二)实证结果
  面板数据模型主要有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两种类型。在地方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回归分析过程中分别对两种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固定效应模型通过检验,而随机效应模型的Hausman检验中各解释变量都不能通过检验。故本文是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表1显示了模型(1)的结果。
  根据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出,东中西部各省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地方政府投资推动了本地区经济的增长,这也证明我国的政府主导经济增长的模式。在表1中也不难看出,东中西部地方政府投资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效果存在差异。在东部各省份,政府平均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投资,可以带来经济0.67个百分点的增长;中部各省政府平均增加1%的投资,经济增长0.56%;而在西部,各省政府平均每增加1%的投资,带来的经济增长率只有0.47%,比东中部都低。很明显,东部各省政府的投资效率要高于中西部,西部的政府投资效率最低。
  运用与模型(1)相同的处理方法,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地方经济增长对政府投资的影响。表2显示了模型(2)的结果。
  根据表2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地区经济增长对地方政府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经济增长为政府税收收入增加了来源,从而投资资金的来源变多,进而促进政府投资增加。这种促进作用在东中西部都很显著,其中,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对政府投资增加的贡献最大,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政府投资增加0.85个百分点;西部次之,经济增长1%可以带动政府投资增加0.5%;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对政府投资的影响最小,经济每增长1%促进政府投资增加0.44%。
  (三)结果分析
  自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投资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这一方面是因为地方政府在满足当地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信息优势,能够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经济。但是从实证检验结果可以发现,东中西部的投资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因为具有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及人力资本方面的优势,再加上该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故其投资效率较高;中部地区历来以工业为主导产业,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其经济增长有待逐渐从粗放型转向向集约型,从而提高投资效率;西部地区因交通不便以及优秀人才的匮乏等因素阻碍,投资的效率一直不高。而且中西部地区的行政性垄断现象更为普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投资效率的提高。
  模型(2)的实证结果结合模型(1)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东部地区因其投资效率较高,市场化程度较高且经济增长点多样,经济增长对政府投资增加的影响力度较小。中西部地区更多的表现为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地方政府行为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从而当地经济增长拉动的政府投资增加较多,尤其是中部地区最为明显。西部地区则因其财政能力有限,故经济对投资拉动的力度相对小一些。另外,从地方政府投资与当地就业人数的关系看,我国地方政府投资并没有增加就业,投资的增加反而引起了就业人数的减少。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考虑到本文上述提及的问题,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改善,优化地方政府投资。
  (一)地方政府应注重投资效率的提高
  通过上文的分析知我国地区间地方政府的投资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提升政府投资效率,地方政府应该重视优秀人才的培养,产品的创新,以此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这样地方政府在投资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时也能引起投资质量的提高。另外,地方政府还应注重优化资源的配置,比如加强政府间的竞争,通过市场化手段来配置资源。
  (二)东部地区加大对西部的扶持力度
  为了解决西部地区优秀人才短缺的问题,国家应鼓励东部发达地区帮助对西部地区开发人才。比如东部地区可遣派技术人员到西部地区进行指导,或激励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在教育方面,鼓励东部地区的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扩大在西部地区的招生规模,加强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师资培训。
  (三)省际之间应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
  财政分权所带来的对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划分,以及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强调GDP的重要性,促使地方政府通过自主投资及制度设计来保护本地经济发展,形成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区性行政垄断。短期内,这种地区性行政垄断有利于地方利用优势发展经济,但在长期不利于整体市场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为了实现经济长期有效性,地方政府之间应该加强合作,以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刘静,徐晓玲等.论地方政府投资体制优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价格月刊,2005.
  [2]欧阳昌朋.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宏观分析.当代财经,2006.
  [3]张建辉.转型期地方政府投资行为与经济增长.经济体制改革,2008.
  [4]张卫国,任燕燕等.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中国工业经济,2010.
  [5]李广杰,花小安等.地方政府投资行为、规制与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09.
  [6]张宏霞.地方政府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经济经纬,2010.
  [7]张卫国,任燕燕等.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地区性行政垄断与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11.
  [8]申亮.财政分权、辖区竞争与地方政府投资行为.财经论丛,2011.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