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浅谈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的发展定位及前景研究

时间:2013-05-09 10:28 点击:
摘要:近期,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已经初具规模,它以第四代批发市场为发展定位,志在成为华中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物流集散基地,汉口北商品交易中心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市场要素、知名程度和流通方式等方面的限制,必须明确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国际化战
  摘要:近期,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已经初具规模,它以第四代批发市场为发展定位,志在成为华中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物流集散基地,汉口北商品交易中心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市场要素、知名程度和流通方式等方面的限制,必须明确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国际化战略,提出确立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和国际购物天堂地位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汉口北;第四代批发市场;发展定位
 
  一、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的市场概况 
  (一)地理位置 
  汉口北批发第一城位于汉口北专业市场群的西头核心区,与汉口竹叶山商圈一河(府河)相隔,该市场群为黄陂区现代经济发展核心版块。项目精心选址于武汉所独具的航空、铁路、港口等三大交通枢纽战略资源的黄金节点:武汉航空城、横店编组站、阳逻深水港正好将其围合其中,南距汉口火车站5公里、武汉港10公里,东距阳逻深水港15公里,西距天河国际机场6公里。 
  就区域形式看,项目地块四周平坦,北控豫皖,是省会城市紧密圈内水陆空交通最为密集之地。318国道和机场高速、盘龙一级、岱黄高速穿境而过,纵贯南北;楚天大道一线串珠,横贯东西。京广、滠阳两条铁龙奔腾呼啸,呈龙腾之状;武汉中环、外环一双金凤挟街而动显凤舞之势。距天河机场、阳逻深水港片刻之时,离武汉客运港、汉口火车站一箭之遥。上可通达五洲,下可纵横四海。 
  (二)市场规模 
  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定位于“中国最好,中部最大”的国家一级专业批发市场,总建筑面积380万平方米,预计投资人民币60亿元,2007年11月全面启动建设,拟分三期、五年逐步开发建设完成。建成后预计年销售额500亿元,年创税收10亿元以上,安置就业20万人。在建的一期项目用地400亩,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建成后预计年销售额50亿元,年创税收1.5亿元,安置就业2万人。 
  (三)市场定位 
  “第四代批发市场”为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的新定位,这一创新理念的提出基于地方政府和卓尔集团深入汉口北商贸城、深圳华南城、虎门服装市场、无锡新世界国际等国内顶级批发市场进行走访得出的结果。 
  现代大型批发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是集市、批发交易市场时代,第二代是专业批发市场和物流服务,第三代是以展示为主的一级交易批发市场。而第四代批发市场作为新生代集群市场,除具备批发、零售功能外,还拥有强大的交通物流网络、完备的电子交易平台、齐备的产品种类、健全的信用保障体系和便捷的生活配套等一系列配套附属功能,为现代化市场交易提供最佳途径。 
  建成后的“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将按照国际市场运行规则营运,最终形成群落性、互交型、立体化的一站式流通超级大市场运行网络体系。是一个集服装、鞋业、纺织、小商品、酒店用品、家居家具、日化用品、儿童用品、电子电器、塑料制品等市场于一体的超现代城市综合体,包含交易、展示、物流、娱乐、服务等诸多功能的现代市场集合体。 
  二、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发展现状分析 
  (一)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的发展优势 
  1.政府的大力支持。落户汉口北的批发商将享受很多优惠政策,黄陂区出台了十大优惠政策,对入驻商户提供包括工商、税务、教育、住房在内的系统政策内容。汉口北国际商贸城采取了“政府支持,全民经商,利好政策长期不变”的先进运营模式,与政府积极协商,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争取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在一段较长时期内不改变,促进商户生意持久发展,保障市场开市即旺。 庞大的物流交通体系。针对汉口北批发城,政府专门为该项目配套建设占地100亩的货运站,占地80亩的客运站和30万平方米的物流中心,它们与批发第一城同时开业营运。货运站将首期开通80条线路通达湖南、安徽、河南、江西、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等省。此外,汉口北还设置了武汉北部最大的公交换乘总站开通20多条公交线路等。汉口北国际商贸城在原有强大的交通物流体系下,又着手于2010年1月在建面积达125 000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5 000万元的汉口北国际商贸城客运中心,不仅有海运,陆运、空运物流也达到成熟阶段。 明确且齐全的功能分区。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是一个集服装、鞋业、纺织、小商品、酒店用品、家居家具、日化用品、儿童用品、电子电器、塑料制品等市场于一体的超现代城市综合体,包含交易、展示、物流、娱乐、服务等诸多功能的现代市场集合体;汉口北国际商贸城主体市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商品采购中心、仓储中心、餐饮中心五大经营区,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经营工艺、饰品、玩具和花类四大行业商品区以及其他细分如五金、电子、电器、服装、雨伞等。 
  (二)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发展的制约因素 
  1.市场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一是地价成本逐年上升。近些年来,武汉市商务楼、房地产价格每年平均以14.29%以上的幅度递增;市场周边地区的写字楼的出租率接近100 %,普通居住用房的租赁也不断攀升。二是市场商位转让、转租价格不断攀升。据调查,国际商贸城有54 %是非实际经营者,转让、转租的比例偏高。三是市场交易相关贸易体系建设尚待进一步完善。如外贸业信用体系建设还刚刚起步,外贸诈骗时有发生;市场经营户还不能很好地利用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网上配送等现代流通业态和交易方式。四是工人工资成本的增加,以及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争抢工人的现象,导致劳动力这一要素成本增加。 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高。相较于“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的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的宣传力度还颇显不够,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仍属于新兴的、待发展与壮大的市场。 先进流通方式和交易手段应用面不广。电子商务、品牌经营、连锁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态应用面还需进一步扩大,市场的住处化程度还需加大,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没有建立。实施全方面流通方式相结合,各种交易手段相补充。 
  三、发展对策 
  (一)集体认同和身份构建 
  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要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和确定发展方向,必须形成“汉口北共识”即中国商业界对汉口北身份的集体认同。 
  通过以下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武汉的区位是明显的,但区位并不能自然带来商业中心的确立。在中部6省,武汉的地理区位效应为3.46,高于郑州的2.40、长沙的1.70、合肥的1.37、南昌的1.15,说明武汉具有区位优势。但武汉与长沙的绝对经济联系强度为2.47,与郑州为1.57,与合肥为0.30,与南昌的为1.10,其经济中心性为2.31,低于郑州的2.80,与合肥的2.31、长沙的2.29相当,略高于南昌的2.03。这就是说,武汉的经济辐射源作用有限。因此必须提升汉口北的营销能力,充分展现其商业价值,以汉口北共识来赢得业界、中部地区的集体认同——把汉口北自觉接受为一个商业枢纽,其关键在于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汉口北的自我身份建构。汉口北需要向外部说明:它与其他大型批发市场有什么差异?它要肩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汉口北要通过自己的形象包装,特别是理念的提炼,使自己成为一个品牌。第二个层面是:区域身份建构。就是外部各个地区是不是把汉口北作为一个中心。这不仅要求品类齐全,而且要求系统性服务先进、低成本。如果汉口北的成本差不能消化中部商户到东部购物的成本,那么,汉口北就难以在区域获得身份认同。低的交易成本是决定商业环境的重要因素,是一个城市成为“好客的中心”、“世界性商场”、“商品和货币的交换中心”的必需条件。什么时候汉口北成为中部地区最“自由”的“淘金市场”,汉口北就会成为一个各类商品、各类商户的密集区,它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市场和物流优势,就会成为发展的驱动力。进一步而言,武汉就会产生新的商业高度。
   (二)制定和完善市场发展战略规划
 
  在广泛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站在市场国际化的新高度,制定“十二五”市场发展规划和十至二十年的中长期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实施新的市场发展战略。加快规划建设国际性商贸中心的配套设施,打造中央商务功能区。即定位以大型国际商贸城为标志,办公、金融、会展、科研等功能有机融合的人文生态商务区,吸引集聚各国商务、金融、会展、中介机构、科研机构,构筑起具有汉口北商贸业特色的城市景观。同时,吸引新兴产业的高技术生产部门在商务区周边集聚,使产业经济向高梯度地区进一步集中,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要加强市场体系的规划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业,创建国际物流中心,要强化国际物流区的规划,引进并提升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涉外管理机构的规格,提高通关速度,加大无水港建设的力度,形成集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一体的物流体系。大力培育汽车城、农贸城、物资市场、小商品原材料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在发展小商品工业发展规划中,按照“引一个商品、兴一个市场、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思路,深化“贸工联动”战略。 
  (三)合理配置生产要素资源 
  1.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继续保持市场低成本运行优势。一是稳妥实施市场行业布局调整,强经划行归市。推进市场与专业街合理布局,有效解决“几地经营”、“经常搬迁”、场街矛盾等实际问题,降低市场经营成本。二是强化市场收费的宏观调控。继续实行并完善“一个口子”收费,规范市场收费行为。三是致力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持续深入开展经济秩序整顿活动,强化市场监管和制度建设,形成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四是加强商位规范管理。针对当前商位转让、转租价格高的实际情况,建议打破市场“商位终身拥有制”,稳步推行商位市场化流转。五是进一步改善市场配套设施。合理规划、建设仓储、物流、交通和城区货物短驳运输等配套设施,充分降低货物营运成本。六是改进经营组织形式。按照“企业产生于交易成本的降低”的西方经济学理论,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引导市场或全市个体工商户改造发展成企业,提高其在市场经营中竞争力,以便解决当前我市个体户交易成本过高的实际问题。 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合理、有效地集约使用土地、水、能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谋求有限资源的投入效益最大化。一是转换空间目标,更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通过完善区域功能定位,改善交通、通信设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缩短城区及郊区的空间距离,实现“错位竞争”,拓宽用地途径和空间。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土地供给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不同项目用地,灵活采取出让、租赁、作价入股等不同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适度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的投放量、采取税收杠杆等方法适当平抑不断攀升的房地产价格,合理调控专业街店面租金。三是集约使用土地、水、能源等有限资源。大力开展节能、节约、重效等方式,克服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四是合理、有效使用人力资源。根据实际需要,加强专业定向培训,并主动向企业进行用工指导、用工推荐,有效降低劳动力使用成本。 经典设计,精细管理,推进低成本“节流”战略。传统的批发市场因为规划设计落后,管理混乱,增加了商户的经营成本。汉口北则通过经典设计、精细管理,为商户节省交易成本。做到不给市场留死角、偏角,保证各个商铺人流、财流均衡有序,实现市场平等竞争。中国着名经济学家钟伟分析,现代批发市场应该具备多重功能才能长久兴旺:第一,必须形成产业集群;第二,应该有好的会展,展示好的产品;第三,要有非常强大物流的支撑;第四,为入驻的企业和商户提供综合服务;第五,给入驻商户提供网上交易平台,帮助他们拥有实体店铺和网络虚拟店铺的便利。 
  相信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在不久的将来真正的实现“中部最大,中国最好”这一目标。在不久,它将成为华中商业地产的新地标,中国批发行业的中坚力量。 
  : 
  [1]郭培章,等.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万斌,等.2005 年:中国长三角区域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胡思勇.汉口北批发第一城开业,打造武汉商业新高度[N].湖北日报,2009-12-31. 
  杨光华.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奠基[N].长江日报,2007-11-22. 
  安虎森.新区域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