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管理论文 >

我国高校体育工作失范的归因及应对(上篇)

时间:2016-02-17 08:36 点击:
【论文摘要】从体育教育本原价值的弱化,体育需求的边缘化,体育教育主体认识的错位以及现有体育政策的不足与执行不力等方面总结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工作失范的原因。结合《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出台,分析这一标准对于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开展的
  【论文摘要】从体育教育本原价值的弱化,体育需求的边缘化,体育教育主体认识的错位以及现有体育政策的不足与执行不力等方面总结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工作失范的原因。结合《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出台,分析这一标准对于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开展的积极影响,认为高校应处理好共性目标与个性特征、学校强制与制度规范、宏观与微观等关系,配合标准顺利实施,切实推动高校体育工作有序展开。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管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国
  Abstract: The authors summarized causes for current anomie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work in China in terms of the weakening of the original valu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 marginaliz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needs,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 deficiency of existing physical education policies, and poor execution etc. Based on the launch of Basic Standard for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Work, the authors analyzed that such a standard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work in China, and in their opinion, universities should deal nicely with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mmon objectives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school constraints and institutional norms, macroscopic condition and microscopy condition, etc, assist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ndard, and practically boost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work.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sports management;Basic Standard for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Work;China
  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已经全面进入改革创新阶段,不论是硬件建设(如:场地、器材等体育基础设施),还是软件建设(如: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开发、师资队伍质量的提升等)均在不断完善和提高,确保高校体育工作更好地开展;但另一方面,学生运动动力明显不足,“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核心价值理念未真正深入人心。这种反差使高校体育教育不仅不能解决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佳的问题,而且自身功能也越来越弱化、边缘化。总之,在体育教育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的今天,高校体育教育的功能却变得越来越弱化[1]。这种窘境的存在与当前高校体育工作的失范密切相关。
  高校体育工作应如何开展?向何处发力,以扭转不利局面?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2014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紧紧把体育教学、学生体质水平的提高作为高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点和立足点,突出了今后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明确了高校体育改革的要求和措施,把高校体育发展的规划与落实、体育课程的设置与实施、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工作管理和工作评价及基础能力建设与保障等重点都纳入了标准范围[2]。伴随政策的出台与实施,高校教育管理机构和高校体育工作者更需要对《标准》有科学、理性的认识。
  1我国高校体育工作实践失范的原因
  高校体育工作的失范主要表现在相应高校体育教育制度规范的不足、现有规范的执行不力、“以体育健身心”的共同认知难以构建等,从而使相应规范的约束和指导作用大大下降,影响高校体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1.1社会偏见引发高校体育教育本原价值的弱化
  强身健体是体育教育最本原的价值;而通过运动以健身心则是体育教育更高层次的价值。但在我国就连“强身健体”这一最本原价值也经常被忽视,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长期以来,社会对学校体育存在偏见,并不认可学校体育对于人的教育与未来有直接的联系。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
  首先,与我国长期存在的“重文轻武”观念有直接关系[3]。我国“尊孔”、“尊儒”到“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度无不在强调“文”的重要性,文人治国观念被历代统治者不断强化。随着读书越来越受到重视,习武越来越被冷落,尤其是宋代以后,“重文轻武”观念逐渐成为人们价值与行为取向的重要准则,以至于各种身体运动技能逐渐沦为街头卖艺的娱乐活动。虽然在20世纪的大半时间里,体育教育肩负着“尚武救国、强种强国”的使命,体育教育出现了短暂的繁荣,但“救国”、“强国”的功利性价值取向明显。因此,从历史来看,中国人较少关注体育的本原价值。
  其次,现实生活中的“应试教育”、“智育”思维等不断冲击着体育教育的发展。“应试教育”的出现使素质教育的发展受挫,而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严重忽略。家庭、学校、社会等在有关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与促进方面明显意识淡薄,学校体育教育被边缘化,甚至要让位于文化教育,体育教育的价值无从体现。结果是学生的体育素质和体育习惯均因体育课的缺失而有欠缺,致使学生基本身体素质严重退化。如近视、肥胖、跑不动、跳不起、肺活量低、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等。而高校体育教育的对象恰恰就是这些体育意识淡薄、身体素质不佳的大学生。最近几年,高校学生在运动中猝死、军训中晕倒等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人们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的担忧也日益强烈,甚至部分高校出现了“因噎废食”的做法:取消学生的长跑项目和锻炼。体育的本原价值不仅没有得以彰显,反而因某些极端个案被错误否定。
  正如篮球明星姚明[5]根据自己成长的切身体会:“我的中国梦是体育可以重新回归到教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真正对社会有责任心的人的心声,也是他对目前体育教育现状的忧虑。而且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已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涉及国家民族的未来,关乎“中国梦”的实现。
  1.2“以体育健身心”的共同认知难以构建,体育需求被边缘化
  高校体育文化的一个突出功能就在于,以普遍的自娱自乐的消遣性和游戏性的活动方式迎合广大师生[6]。尽管多数大学生都有健身娱乐、享受体育荣誉的需求,但他们对体育价值的认识还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体育意识普遍淡薄。尤其是当这一需求与其他需求比较时,我们便发现体育运动在大学生需求结构中所处的位置远不及其他。一方面,大学生对体育价值认识不足,“以体育健身心”的认知难以构建。他们会觉得体育锻炼很枯燥,并不能带来身心的愉悦,当然这与大学生的身体条件密切相关。大学生风华正茂,身体各器官处于人生的最佳状态,因此以运动促健康,增加精气神的动力会比老年人弱很多。他们往往不是为了健身而锻炼,而是选择自己喜欢、好玩的项目去锻炼,满足于猎奇心或某项体育技能的提高,因此身体健康只是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收获的副产品而已。当然,以好玩、喜欢的“任性”心态进行体育锻炼往往不能很好地持续,容易分散注意力。正因如此,大学生体育锻炼“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特别明显。另一方面,体育需求在大学生需求结构中往往被边缘化。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说:“青少年体质下降,生活方式的转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是交通工具有很大进步,出门去什么地方基本上是以车代步;二是电脑、网络进入生活。有一项资料表明,电脑、网络占了学生业余时间的36.2%,活动不足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重要因素之一。”[7]电脑、网络让他们更“宅”,不愿走出虚拟世界,根本没有时间去活动。尽管现在体育比赛、体育设施、体育媒体、体育网络等越来越丰富,但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和勇气没有增加,参与体育的需求也没更加强烈。尤其很多“90后”大学生,在家长过度呵护和高考唯一路径的夹击之下,既没有意识到体育的价值,更没有让体育锻炼成为自觉,加之一代代高科技产品的诱惑,许多原本应该活力四射的大学生逐渐变成了运动场上的“边缘人”。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