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财会论文 >

地方财经类院校财政学类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导向问题研究(3)

时间:2016-03-17 10:04 点击:
摆正财政学学科地位是关键。从财政学类专业社会功能考察,财政被认为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其精髓在于通过供给政治规则及其为之服务的其他机制,实现自我治理和保证社会秩序。秩序高于一切。客观要求财政功

  摆正财政学学科地位是关键。从财政学类专业社会功能考察,财政被认为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其精髓在于通过供给政治规则及其为之服务的其他机制,实现自我治理和保证社会秩序。秩序高于一切。客观要求财政功能应服务社会的所用领域,应从亚当·斯密的传统政府与市场两维世界扩展到加之社会领域的三维空间,对应的财政学理论也应涵盖政府理论、市场理论与社会理论,甚至是全球的治理理论和共同合作理论。客观上要求财政学科应超越资源配置的经济学范式,增加国家治理范式。但一些学者仍然依据指导不了西方实践的“文本理论”定位现今中国的财政功能,导致学科主导性定位危机;从辩证法之维考察,水无常态,物无常形,任何事物属性及功能定位都应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等要素确定。亚当·斯密等的财政理论是自由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产物,包括财政理论在内的经济理论即便在西方经济运行中都暴露出诸多的局限性,暴露出诸多世界范围的负效应。而中国的学者还将这些理论奉为圭臬,定位现代社会尤其是中国的财政学科属性、学科定位及其财政理论,犯的就是过度崇拜西方理论和静止看问题的错误。
  2.财政学类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动态联动机制弱
  财政学类专业设置目标名义化。该专业设置目标名义化主要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同质化、专业建设与区域实践松散化两大方面。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同质化考察,外来文化冲击和理性思考缺失对目标同质化影响巨大。改革开放以来,包括以弘扬“经济人”意识和个人主义为特征的西方经济理论在内的西方文化迅速占领国内高校各个领域。包括财政学类专业在内的诸多社科专业都大量开设了西方舶来学科,课程同质化问题严重。从另一个角度看,外来文化渗入以前,国人对专业设置及未来发展缺少理性思考,所以才产生很多地方性院校,课程设置盲目跟从,脱离中国实际和院校实际,造成课程结构的同化。可以说,是西方文化抽空了财政学专业特色,混乱了意识培养,使集体主义意识传承改变了递进式的线性成长轨迹,呈现突然和断裂性运行特征。学校重点培植了追求个人效应最大化的能力,而社会认可的意识要素和能力要素供给不足。另外,社会的快速发展告别了人才短缺的时代,政府、市场和社会对高校专业人才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无论是内涵还是标准,都在不断提高。面对需求的新内涵和高标准,很多院校显得手忙脚乱,力不从心。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低于社会标准;基于专业建设与区域实践的松散化考察,地方财经类院校财政专业学科设置应以服务地方发展为目标,依据区域特色,结合区域市场需求,设计出独具本土特色的财政学课程体系。但纵观30个财政学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普遍存在与区域实践的弱关联特征。一些数据可为佐证:只有3%的高校聘请本地财税专家或企业家走进课堂,且主要是偶尔的讲座形式。91.3%的高校与本地财税系统没有任何形式的合作,即便有实习基地的设置,其功能只体现在合作协议上。94%的高校的财政学类专业缺少与区域服务,如培训、咨询、服务承接等的对接。97.5%的高校财政学类专业建设和运行没有建立起与本地财税系统和市场主体的第三方评价机制。专业培养目标同质化、专业建设与区域实践松散化,专业目标名义化不可避免。
  建立起与市场需求的动态联动机制,并不是否定财政学类专业特色。财政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途径多元化趋势突出了高校注重就业所需要素培养的重要性,但这不排斥财政学类专业特色的建设,因为依据该专业建设一样能供给市场与社会各主体所需的社会意识、一般方法和能力。财政专业设置弱支撑就业的关键是没有立足本专业而供给社会所需的一般的社会意识、方法和能力的要素。我们认为,财政学类专业建设要依托市场需求,但不能完全依托市场需求,完全按市场需求注定会产生所有专业的起伏跌宕,失去专业建设的稳定性,因为按照市场供求理论,经济有周期,经济所需要素有周期,若按需求程度设置专业,注定有兴衰,这是经济规律使然。而依据财政学类专业特色供给社会所需的一般的意识、方法和能力是市场及社会永恒的需求。兴就设置,衰就退出,不仅严重影响资源效率,也严重影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性。
  3.财政学类专业教师水准提升空间大
  作为地方财经类院校,财政学类专业的改进和提升空间都是较大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线专业教师资历低。30所样本院校中,财政学类专业的教授比例仅占6.8%。多数是年轻教师,且大都不是本专业毕业的。很多资深教师致力于项目研究,无心也不愿参与一线的教学与实践。二是专业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专业教师队伍中,高学历不对口且实践经验欠缺,有许多是刚参加工作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巧不足,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不用说满足财税行业和企业的需要。三是专业教师缺乏立足本专业充分供给就业要素的思维。
  4.财政学类专业建设践行本科教学评估标准存在差距
  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同倾向是决定高校就业率的关键。目前的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评估指标体系中,虽然没有同就业建立直接的联系,但该评估体系的内涵中,诸多方面都体现出注重就业的导向,或给以就业为主的各项改革留存了充足的空间。评估指标体系中,办学思想和思想道德修养两类二级指标侧重的是意识培养,至于培养何种意识,财政专业人才的特殊性和财政资金的人民性内在要求培养社会属性意识,要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实践教学和质量控制三个二级指标内含着知识、方法和能力要素供给倾向,还包括质量监管机制的设计。另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两个观测点为随时动态向就业要素的供给转型提供机遇。所以,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存在着意识、方法、知识和能力要素的注重,只是我们落实得不够。
  财政学类专业课程设置应亟待改进。原因在于:(1)意识培养模糊。这与高校意识培养导向、社会对西方意识的推崇及课程设置比例的失当有直接关系;(2)方法要素供给不足。方法重于知识,占总学分仅为3%的方法教学不利于“渔”的获取。教师基于知识点传授方法要素的能力不足(3)学科应掌握的知识点不全。教师队伍的年轻化、集体备课和传帮带机制的缺失是关键;(4)专业应培养的专业能力和一般能力不足。专业学生实际水平远低于本科生应该对应的水平。基于专业能力而衍生的举一反三能力不足。
  三、地方财经类院校财政专业课程设置实现强支撑就业的措施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