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财会论文 >

金融危机对会计基本理论影响的新思考(2)

时间:2015-07-17 09:31 点击:
(二)会计目标的新认识会计目标具有状态依存特征。(1)会计目标的代表性观点。对于会计的目标,代表性的观点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是在公司制和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主要指会计的目标

  (二)会计目标的新认识会计目标具有状态依存特征。(1)会计目标的代表性观点。对于会计的目标,代表性的观点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是在公司制和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主要指会计的目标是通过财务报告如实向委托者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反映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现代股份公司的出现使得委托方变得越来越模糊。同时,由于企业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加深,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逐渐增多。与此相对应,财务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观”逐步形成。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决策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而且包括企业未来的信息;不仅包括定量信息,而且包括定性信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是有关会计目标的两种不同的观点,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使用对象不同:受托责任观下,会计信息的使用对象主要是企业现有的投资者和债权人,而决策有用观下会计信息的使用对象主要是各相关的决策者,特别是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其次,报告的内容不同:前者主要是有关企业经营者的受托经营管理责任的历史信息,后者要求提供与投资者决策相关的信息,尤其是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的预测信息。再次,会计信息的形成基础不同:受托责任观下会计信息的形成基础是“历史成本”和“实现原则”,而决策有用观下则是“公允价值”和“相关性原则”。最后,报告的形式也有所差别:通常在受托责任观下采用的主要是会计报表的形式,而在决策有用观下,除了会计报表外,还有表外附注。虽然“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是两种不同的观点,各有重点,但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在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同时,经营管理者也向委托人报告了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委托人通过财务报告评价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目的在于做出是否继续维持或终止委托责任的决策。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决策有用观”是“受托责任观”的发展和完善。正如Solomos所说:“可以把会计确定受托责任的作用看作从属于决策有用,它构成决策作用的一部分。”(2)对会计目标的新认识。在“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下,由于报告的内容更强调有关未来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信息的形成基础更强调“公允价值”和“相关性原则”,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时所要求的信息的相关性成为在既定环境下支配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但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按市价反映的“公允价值”并未做到真正的“决策有用”,投资者根据按市价反映的“公允价值”信息做出决策,却使市价陷入一轮又一轮不断下跌的恶性循环中,不仅造成市场的极度恐慌、金融系统的剧烈动荡,而且危及到实体经济。公允价值会计也因此陷入了论争的漩涡,被指责为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应该停止或暂停使用公允价值会计,直接威胁到了公允价值会计的存亡。真理总是越辩越明,虽然主流观点认为公允价值会计不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源,但这次危机告诉我们:在公允价值计价技术并非完善、监管模式存在缺陷、外部经济金融市场并非完美的情况下,会计不应单纯追求表面上的“如实反映”和“公允”,而应关注宏观经济金融系统的稳定情况。以IASB和FASB为代表的准则制定机构在金融危机之后采取的关于调整公允价值计价的紧急措施也说明了关注宏观金融系统稳定的重要性。从这种意义上来理解,会计目标不应为“决策有用”而单纯追求表面上的“如实反映”和“公允”,而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会计的目标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具有状态依存的特征.
  (三)计量属性的新认识彩色计量模式是长期发展趋势。(1)计量属性的定义及种类。计量属性是指资产、负债等可用财务形式定量的方面,即能用货币单位计量的方面。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性净值和现值分别可以看作是运用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计量的公允价值。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下,当成本低于市价时,按成本计价,当成本高于市价时,按市价计价,所以可以认为实际采用的计量属性只包括两种: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因此其最大的优点是具备可核实性,即可靠性较强,但由于其是交易发生时的成本或价格,不随时间的推移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相关性不足。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三个层次:首先是主体在报告日有能力进入的活跃交易市场上同类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公开报价;其次是一级参数之外的,基于直接或间接可观察到的资产或负债的参数估计的价格;再次是基于资产或负债的不可观察参数估计的价格。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最大的优点是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即相关性较强,但由于相关资产和负债并不一定存在充分流动的外部市场,大多时候通常是通过模型和主观估计判断来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所以其可靠性不足。(2)对计量属性的新认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不足和其对危机的放大效应是导致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其备受抨击的原因之一。虽然此次危机严重威胁到公允价值会计的生存和发展,但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储蓄和贷款危机已经证明:历史成本无法反映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和价值,FASB也坚信“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也是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FASB,1998),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在找到更好的计量属性之前,公允价值将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完善。就像“历史成本”是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权衡的结果一样,“公允价值”也是金融工具会计信息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权衡的结果。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不仅与资产的定义存在内在一致性,而且在成熟有效的活跃市场中,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与会计信息的客观、科学的理论精髓是完全吻合的。所以,公允价值不仅不会消失或灭亡,而且将成为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但由于现实的资产市场并非活跃、流动和理性,所以使用活跃市场条件下的估价模型所得到的公允价值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都大为降低。在金融危机期间,价格的波动是流动性不足造成的,相关资产价值的基本面并未发生变动,运用公允价值会计会造成市价的大幅波动,并扭曲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而历史成本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所以,在经济不断发展、市场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应继续使用历史成本,另一方面,我们应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确定模型或方法、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披露与监管等的研究,为公允价值的推广运用做好准备工作。无论是资本市场的完善,还是公允价值估价模型和技术的改进,都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将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公允价值将与历史成本将并存,计量属性将呈彩色模式。不仅不同的报表项目应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如固定资产往往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而交易性金融资产则采用公允价值予以计量),而且对同一项目,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也可能需要对计量属性进行调整(比如当流动性不足时,公允价值可能导致资产负债的变化没有合理反映主体基本面的状况,历史成本则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彩色模式意味着财务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存在自由判断的空间,自由判断意味着可能发生出于某种特殊目的而人为粉饰报表的行为。如果不给信息提供者留有自由判断空间,则需要准则涵盖所有的具体情况,而准则只是实务操作的一个指南,不应该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情况。同时,不同计量模式也会增加使用者理解财务报告信息的难度。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