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新感觉派小说的都市性(2)

时间:2014-04-17 15:24 点击:
女子在欢乐场中被物化,在屠夫残忍的毒害下亦是被剔除了人的本性。《石秀》中,女子潘巧云满足了石秀、杨雄的淫思欲念后,在最后杨雄残忍地解剖式刀杀巧云时,石秀则一旁冷眼旁观:但不知道从你肌肤底裂缝里,冒射

  女子在欢乐场中被物化,在屠夫残忍的毒害下亦是被剔除了人的本性。《石秀》中,女子潘巧云满足了石秀、杨雄的淫思欲念后,在最后杨雄残忍地解剖式刀杀巧云时,石秀则一旁冷眼旁观:“但不知道从你肌肤底裂缝里,冒射出鲜血来,究竟奇丽到如何程度呢。”刀子下的巧云已然成为屠户下的猪羊,尽剩血肉模糊的支离,全无本能的苦命哀嚎。这成为女子物化的又一个极端。

  三、欲望都市书写的原因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根源。一座城市鲜明的存在特质蕴含了一个地区深邃的文化风貌。新感觉派作为海派的一支承载了海派文化的典型特质,其所表现出的奢靡纵欲自然也因缘于上海大都市的发展。

  上海作为通商之地,本身具有浓重的商业意识。上海因其独特的海陆地理位置和优越的交通条件,在很多方面领先发展,成为全国“得风气之先,开风气之先者”。[8]无论在文化艺术还是在饮食起居上,上海无不感应着最前卫的动态。

  上海作为通商口岸,随着商贸的日渐发达,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随之涌来。自开埠后有大量的人口迁入。据统计,1843年上海开埠时人口有20万,至1947年则上升逾400万,75%以上是移民。[8]11移民的涌入也为上海经济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动力和市场需求,刺激了资本的膨胀发展。

  上海的另一个特质就是租借社会。租借的影响具有多元性,“从政治上观之,则上海为外人侵占入手地;从物质上观之,则上海又为全国文明发轫地”。[9]如此特殊的环境培养了上海新型的发展模式,使其形成了多元并存的文化氛围。

  新感觉派作家多受上海文化的熏陶,选取的人物和视角大多直观地反映了都市男女面临的生活困境。自小生长于日本的刘呐鸥,“直线地从西方——日本引进了‘新感觉’的现代主义的艺术技巧”,[10]敏锐地写出了上海都市十里洋场的生活景象。而作家施蛰存则有意识地运用精神分析来进行写作,大多作品在日常题材的处理中隐喻着对封建的反抗意识,甚至带有反资本主义的社会意义。幼年随父亲来到上海的穆时英,“小说从一开始就流露出流氓无产者的气味”,[1]12用感觉主义、印象主义描写了上海的声色之场,自觉地创作中国新感觉派。

  由此可见,作家以及作家所处的环境,为欲望都市的描写提供了坚实的前提。

  正如鲁迅所说,“中国大革命失败后,人们从‘狂飙突进的激情中瞬间跌入到虚无的深渊”。新感觉派作品反映了在资本过度膨胀下城市成为淹没理性的场所,男女的生活变得极度奢靡的现实。作家通过独特的写作技巧,直观、生动地解构时代现象,反映了当时人物堕落的精神面貌。兼容20世纪20年代日本文坛的现代主义流派思潮,新感觉派表现了30年代中国都市经济繁荣与思想潮流相悖发展的社会现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流派,并以开放的目光定位都市笼罩下的文学。

  参考文献

  [1]严家炎.新感觉派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210.

  [2]赵凌河.施蛰存和心理分析[A]//中国现代派文学引论[C].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201.

  [3]邵伯周.穆时英、施蛰存等的新感觉主义[A]//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C].上海:学林出版社,1993:408.

  [4]喧哗之后的落寞——新感觉派小说的都市情绪[J].电影文学,2008(24):141.

  [5]黄献文.论新感觉派[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9:18.

  [6]余清香,毛家明.大都市,在他的笔下痉挛——论穆时英新感觉派都市小说[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9(4):45.

  [7]欧阳钦.论新感觉派小说中女性与都市的关系[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24(2):93.

  [8]孙逊.“海派文化”:近代中国都市文化的先行者[J].江西社会科学,2010(10):8.

  [9]姚公鹤.上海闲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

  [10]陈思和.论海派文学的传统[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1):4.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