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学术答疑 >

散文结构的戏剧化布景的分析

时间:2021-05-12 14:14 点击:
散文结构的戏剧化布景的分析 1990年代以来,散文创作逐渐摆脱了模式化创作,并且也纠正了散文中诗情泛滥的误区,散文讲情,也有情,在合理的尺度内,历史文化散文景、史、情相互交融,浑然一体。代写论文分析说,为了创作个体的情感能更好地再塑历史人物,作
散文结构的戏剧化布景的分析
1990年代以来,散文创作逐渐摆脱了模式化创作,并且也纠正了散文中“诗情”泛滥的误区,散文讲“情”,也有“情”,在合理的尺度内,历史文化散文景、史、情相互交融,浑然一体。代写论文分析说,为了创作个体的情感能更好地再塑历史人物,作家们也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创作。由此,将不同于小说的戏剧创作方式引入到历史文化散文的创作中来。没有大规模的渲染刻画,用简洁的场景、人物对话、行为方式再现历史,以片段式截取的方式将“死”历史“活”化。将散文朴实的语启一同戏剧的艺术表现结合起来。
最先尝试“戏剧化”历史文化散文创作的,是余秋雨的《道士塔》。在追述这段“巨大的民族悲剧”时,作者精巧地刻画了王道士在处理莫高窟壁画时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将每一个变化的前因后果都以一种矛盾冲突的形式完好地展现在舞台上。第一幕毁坏壁画;第二幕发现洞窟;第三幕贱卖国宝。作者通过照片的直观表现将王道士定位为一个“到处可以遇见的农民”形象。而且这个农民有一个特征便是“目光呆滞,一畏畏缩缩”。基于这样的基调,出身贫寒的王道士后来见到了满洞窟的宝物自然就酿成了一出无可挽回的民族悲剧。作者用精细的语言再现了王道士粉刷壁画,锤碎雕塑,变卖文物……特别是以王圆篆、蒋孝碗、斯坦因三人为中心人物的谈判变卖文物一幕。
代写论文分析说,当作者“我”穿越到现场时,也只能面对“惨白”的一片,只能“最后只能跪倒在沙漠里,大哭一场。”西方人的贪婪,文物的散失,敦煌学研究家们在“屈辱”中更加紧钻研,所有的结果都是因为王圆篆贪图小买卖,浅薄、无知、愚昧。作者特别的戏剧化场景再现更是加强了其历史形象感,将心理刻画充实其间更延伸了情感表达,叫人沉思。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