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中西文化 >

文化如何影响世界(2)

时间:2021-05-07 15:17 点击:
中华文化是全世界文化里最富的矿,为了中华民族真正能实现几千年前的梦想大同世界,为全人类的福祉,我们有资格、有义务,把它介绍给世界。 可是西方人大多不了解。西方学者了解古代传统文化还有一批人,有人连古代

  中华文化是全世界文化里最富的“矿”,为了中华民族真正能实现几千年前的梦想——大同世界,为全人类的福祉,我们有资格、有义务,把它介绍给世界。
  可是西方人大多不了解。西方学者了解古代传统文化还有一批人,有人连古代也不了解,更不了解现代。而我们恰好不会叙述现代和古代的关系。虽然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中华文化蕴含着适合人类发展的智慧,但要成功地同世界分享中华文化仍然面临大量挑战。我们不能只用抽象、标语口号式的话语去宣传中华文化,而需要靠三个板块的共同努力。
  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最需要做哪些工作
  第一,国家层面需要做好文化建设发展的顶层设计。十八大以来,关于文化发展,习近平同志已发表了很多精辟的论述。但是中央还没有专门下发有关文化建设发展的红头文件。现在各省市都在努力发展文化事业,也在推广中华传统文化,而且有很大进步,但是总揽全局看,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也可以说是“毫无章法”。各省也没有顶层设计,党委做出与文化发展有关的表态或者决定,也多属于就事论事,缺乏系统性。
  顶层设计,这是中央要做的工作。顶层设计之后并不等于是13亿人齐步走,应该是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文化传承,各有特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显其能。根据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我觉得这个顶层设计是“待之欲出”了。为什么“待之”呢?因为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周边安全形势仍很复杂,腐败问题还没有最后解决,中央要处理这些比文化更紧迫的事。所以我觉得要“待之”,耐心等待。
  第二,应该鼓励、支持学者关注当下、关注世界、关注未来,而且形之于文字,声之于口头表达。要学会讲述故事。
  习总书记2013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到“四个讲清楚”:“宣传阐释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人民意愿、适应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什么叫特色社会主义?特色在什么地方?我个人认为,特色就在于中华文化,“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包括共产党领导,一党执政,多党参政,民主协商,也是体现了传统文化。“协商”这种用法已经有几千年了。由于历史传统、文化积淀不同,我们的政治制度必然跟西方的制度不同。
  重拾文化自信,学界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走出书斋到民众中去,用贴近百姓的语言讲清楚传统文化,激活存于人们心中的文化基因;二是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挺起民族文化的脊梁,在对外交往中讲好故事,占据文化传播的主动权。的学者要和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以中华文化的理念托起“一带一路”,并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服务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要和世界的智者们一道,在不同文明的对话中,带领世界走出西方对立、对抗思维的局限,抛弃“零和游戏”和“丛林法则”,为构建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此外,现在又是信息多元化时代,真正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的人已很少,更多是靠网络、靠手机接受信息。这个时候更需要学者会利用新媒体方式讲述故事。
  第三,民众方面,只有提升普通民众的文化素养,才能将中华文化的优秀成分而非糟粕展现出来,打开不同文化交流的通道,建立友好和睦的情感纽带。
  如何向广大民众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众素养,塑造中华民族之心
  当今,文化普及工作既是关键又是难题。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遭到了巨大破坏,但文化基因仍然存在于每个人的心底,需要我们去唤醒。我认为,要靠“三个系统”来向广大群众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中华民族之心。第一是学校系统,第二是社区,第三是宗教。
  学校教育是塑造一个人最系统、最有计划、最好的环境。如何把我们的教育回归到人类建立教育制度的初衷去,至关重要。传统教育讲究“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是第一位的,也就是对人生方向、人生价值的指引,其根本是灵魂的塑造。自1906年清政府正式废除旧学,兴办“洋学堂”开始,的教育传统被西方工具主义逐步侵蚀,并最终彻底断绝。学校越来越注重对知识、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对信仰、伦理的培育,并且整个社会也忽略了这一点,造成了今天的文化断层。
  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也是文化的种子。重振中华民族的文化,要从学校抓起。一个好的学校,最核心的是一种良好的氛围,为受教育者创造一个适于学习、思考、辩论、合作,充满欢乐的空间。这就要靠教育的改革,目前教育这个小领域也没有顶层设计,也是待之欲出。
  第二,社区。社区是指具有稳定互动关系的组织,包括企业、机关、军营、村镇、居民小区等。社区是我们的生活空间。看看我们从前的社区,在一个村子里,村东头来个客人,村西头都知道,没准还端碗饺子过来;谁家有事情,盖房子、娶媳妇、死人了全村都来帮忙。城市的社区,不管是上海的弄堂,还是北京的胡同、大杂院,彼此的关系也很融洽,一般都是不锁门的,即使是锁门防贼常常也是把钥匙交给邻居的。现在的社区怎样呢?大家住在像鸡笼子一样的楼房里,房门紧闭,你不管我、我不管你;不仅如此,有时还要你防我、我防你。我们应注重建设社区文化,把原子化的个人重新联系起来。要引导社区中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体会与践行伦理道德,人与人之间重建信任,让社区成为“守望相助”的温馨环境。
  第三,宗教。宗教几乎和人类同龄,所有宗教归根结底都是对人的关怀,都聚焦于终极关怀,也就是人生最大的事:关于生与死的思考,人生如何从痛苦中解脱,以及对宇宙的关注。宗教是直接作用于人心的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土宗教只有道教,但中华文化包容、和合的特质,使得佛教等外来宗教共存于华夏大地之上,并相互交融。宋代之后,儒释道三家互相融合,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主体。儒家文化中的尊祖敬宗、利己利他,以及仁义礼智信等观念,被佛道二教吸收;佛道二教的哲学思辨,对自然的敬畏,对死亡的淡然也影响了儒家文化。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宗教具有两面性,即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面,和不利于和谐的一面。历史上的强盛时期,都能既充分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又制约了其消极性。如果我们能以史为鉴,充分发挥宗教的积极面,就可以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增添巨大的力量。
  一般来说一个民族的文化转型需要百年,世界的转型时间更长。首先看我们自己怎么做,做的成果如何。现在我们国家倡导的“一带一路”、亚投行、上海合作组织等,都是在努力构建一个让我们能够充分进行文化交流的环境,这为文化对外传播创造了条件,但是我们自身先要做好。现在国内有很多偷奸耍滑的、碰瓷讹人的、肇事逃逸的,这些人要参加到“一带一路”来,定会“一块肉坏了满锅汤”;公司和公司之间,如果弱肉强食、唯利是图,人家是要把你赶出来的。所以,首先自己要做好。
  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中华文化是最适合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生存、繁衍、发展、幸福的文化,我相信中华文化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接受者会越来越多。只要是半壁江山,全世界70亿人有35亿赞赏中华文化,世界面貌就改变了。
  【参考文献】
  ①《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