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医学论文 >

4大举措阻止胃炎癌变

时间:2015-09-07 08:43 点击:
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病和多发
  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胃镜普查证实,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其中萎缩性胃炎约占1/5。
  慢性萎缩性胃炎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黏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少数患者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病变程度也越重。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浅表萎缩性胃炎发展而来,与胃癌的发生关系的确比较密切。我国胃癌高发地区的人群调查显示,胃癌死亡率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病率呈等级正相关。因此,很多人一旦听说自己得了“萎缩性胃炎”就会非常紧张,担心自己会得胃癌。
  其实,慢性萎缩性胃炎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达50%~70%的老年人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所以从某种角度讲,可以把胃的萎缩理解为一种退行性改变,与其他器官一样,随着年龄增长,就会老化、退化。而且癌变过程漫长,演变成癌的概率也是非常小的,只要处理得当,不必过多焦虑和担心。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需要采取积极措施,主动出击,阻止慢性萎缩性胃炎向胃癌的发展。
  举措1:早诊断
  如果发现自己一段时间来有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的表现,甚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等,应尽快去医院检查诊断。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法。在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表现为黏膜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有黏膜颗粒或结节状等表现。确诊需要活检。
  ◇胃镜肉眼直视下有以下特点:①胃黏膜颜色苍白;②黏膜下血管暴露明显;③黏膜皱襞细小或消失;④可能伴有增生或肠腺化生等改变。
  ◇病理活检所见:①轻度。黏膜层厚度尚可正常,腺体排列尚好,仅有个别或局灶腺体萎缩,腺体减少不超过原有的1/3;②中度。黏膜层变薄,腺体排列紊乱,固有膜中结缔组织增多,黏膜肌层增厚,腺体减少达1/3~2/3;③重度。黏膜层明显变薄,胃固有腺体减少超过2/3,只有少数腺体存在且排列紊乱,黏膜肌层明显增厚。
  ◇14C—呼气试验:呼一口气检测幽门螺杆菌(HP)是否阳性,本病时呈阳性。
  ◇测胃液酸度:患HP感染时胃酸减少(正常基础胃酸“BAO”2~5mmol/L,正常最大胃酸“MAO”15~20mmol/L)。
  诊断疾病是复杂过程。我们做的是“有罪”推论,任何用眼看手摸的检查,以及机器得到结果,都是我们要进行推论的证据。各种表现吻合了,就可以给这种疾病“定罪”。
  举措2:消灭癌变的主要元凶——幽门螺杆菌
  HP(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主要病因,有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作用。1983年澳大利亚学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黏液层及上皮细胞中首次分离出HP。此后众多学者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培养出HP,继而发现HP的感染程度与胃黏膜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1986年世界胃肠病学会第八届会议上便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