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张蓉瑶.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31-32. [5] 古航,温娜.产后出血量的正确测量[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2):91. [6] 陈惠芬.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无创性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6):31-32. [7] 李锦梅.李海凤.22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与抢救护理[J].中原医刊,2005,32(7):59-60. [8] 凌青.干预性护理对产妇心理及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752-2753. [9] 许银丽.产妇精神因素及分娩方式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52-53. [10] 周训平,蒋红梅,王贤华.围生期产妇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研究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4):52-54. [11]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44(7):554-557. [12] 赵桂峰,姜景艳.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原医刊,2008,35(3):90. [13] 杨少珍,姚美霞,梁亚群,等.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0):124-125. [14] 于大芳,韩爱卿.产后出血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5140-5141. [15] 胡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33-34. [16] 李晓红.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48-49. [17] 陈火明.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2):255-256. [18] 陈倩.重视产后出血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1):732-7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