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医学论文 >

儿童无热惊厥的鉴别诊断

时间:2014-10-13 21:28 点击:
【摘要】 目的:加强儿童无热惊厥的鉴别诊断。方法:以5例无热惊厥典型病例探讨儿童无热惊厥的鉴别诊断。结果:5例患儿均查明原因,2例得到及时治疗,1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结论:惊厥是小儿时期神经系统常见的严重症状,需要及时、正确的处理。惊厥的处理
 
  【摘要】 目的:加强儿童无热惊厥的鉴别诊断。方法:以5例无热惊厥典型病例探讨儿童无热惊厥的鉴别诊断。结果:5例患儿均查明原因,2例得到及时治疗,1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结论:惊厥是小儿时期神经系统常见的严重症状,需要及时、正确的处理。惊厥的处理首先要尽快控制发作,以避免脑细胞损伤。认真分析病史、仔细体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辅助检查,是明确诊断、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儿童; 无热惊厥; 鉴别诊断 
 
  惊厥是小儿时期神经系统常见的严重症状,需要及时、正确的处理。惊厥的处理首先要尽快控制发作,以避免脑细胞损伤。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尽可能查明病因,以便对因治疗,从而达到避免惊厥再次发作、挽救生命的目的。现从本院2010-2014年收治的以无热惊厥就诊的典型病例入手,探讨儿童无热惊厥的鉴别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例1,患儿,男,7个月,因“呕吐3 d,黑便1次”于2010年12月3日05:30入院。为非喷射性吐胃内容物,无胆汁及咖啡渣样物,每日10余次,起病后曾在本院门诊输液治疗1 d,呕吐症状无改善,并出现解黑便1次,急诊入院。新生儿期有脐出血、贫血病史,曾输血治疗(具体情况不能详述),目前不规律服用铁剂治疗,无药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史。体格检查:T 36.5 ℃,HR 114次/min,R 31次/min,BP 117/62 mm Hg,精神差,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全身皮肤无青紫、皮疹。颈软、无抵抗。前囟、眼眶稍凹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手足口无疱疹。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心、肺(-)。腹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扪及包块,肠鸣音存。四肢端凉,CRT=5 s。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12月3日本院血常规:WBC 7.79×109/L,N 67.9%,L 27.1%,HGB 72 g/L,HCT 0.22 L/L,PLT 238×109/L。入院诊断为:呕吐贫血原因待查:(1)急性胃肠炎?(2)消化道出血?(3)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予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患儿入院当天17:05出现抽搐一次,急诊头颅CT示:左侧颞叶脑出血、血肿面积3.5 cm×3.5 cm,约占3个扫描层面,左侧侧脑室及中线结构受压,向右侧移位,血肿破入脑室系统,立即转昆医附一院考虑手术治疗。随访,患儿未手术,于2010年12月4日凌晨7时死亡。 
 
  例2,患儿,女,6岁,因“咳嗽3 d,伴反复抽搐、呕吐”于2012年4月19日23:30入院。病程中有一过性发热,伴反复抽搐、呕吐,非喷射性吐胃内容物,无咖啡渣样物,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住院治疗,治疗不详,患儿抽搐减少,仍呕吐,急诊转入院。患儿一月前曾因“头痛3 d,呕吐1 d” 
 
  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在本科住院治疗10 d,治愈出院。否认特殊药物、毒物接触史,无传染病接触史。体格检查:T 36.3℃,HR 146次/min,R 32次/min, 
 
  BP 200/134 mm Hg,烦躁哭吵,神志清楚,痛苦面容,无缺氧征及呼吸困难。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抵抗,双瞳孔等大等圆。咽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心、肺、腹(-)。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诊断为:抽搐、呕吐待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高血压脑病?给予抗感染、降颅压、降血压等处理,血压控制不满意。入院次日完善腹部双源CT等检查提示:左侧肾上腺占位病变,密度不均匀,约3.7 cm×2.8 cm考虑嗜铬细胞瘤。转外科手术治疗,手术证实临床诊断,术后失访。 
 
  例3,患儿,男,5岁,因“反复惊厥发作6月余,再发3 d”于2012年8月23日10:45入院。6个月前玩耍时突然出现抽搐,表现为意识丧失,双目上翻,四肢抽动,无大小便失禁,之后时常发作,持续约数秒钟至数十秒不等,能自行缓解,院外检查后诊断为“癫痫”,口服丙戊酸钠治疗近4个月,仍时有发作。近3 d发作频繁,发作间期清醒,为进一步诊治来诊。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否认外伤史。查体:T 36.8 ℃,HR 90次/min,R 26次/min,BP 100/60 mm Hg,抱入病房,神清合作,无缺氧征及呼吸困难。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无抵抗。咽(-),心、肺、腹(-)。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诊断为:抽搐原因待查:癫痫?入院后予心电监护,发现患儿抽搐发作时心电监护心率可达200~230次/min,遂予抽搐发作期及发作间期多次描记心电图:发作期提示室性心动过速,发作间期为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并QT间期延长,QT时限最长0.54s,可见T波电交替。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心肌酶、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超声心动图、头颅CT、脑电图等均无明显异常。请心内科会诊,考虑诊断为长QT间期综合征,予普萘洛尔口服,抽搐未再发作,住院8天带药出院,失访。 
 
  例4,患儿,男,1岁,因“精神、饮食差1周,呕吐4次,抽搐1次”于2013年11月30日19:40带气管插管由救护车送入院。患儿因精神、饮食差1周,呕吐4次到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消化不良、胃炎?”,给予“病毒唑、维生素B6、西咪替丁、地塞米松”同瓶输液治疗。输液过程中患儿颜面、颈部红疹,继之出现抽搐,立即给予地西泮2 mg静注治疗,之后发现患儿面色青灰、呼吸微弱,给予气管插管后,带气管插管由该院救护车转入院。转达本院立即急诊头颅CT检查,示:小脑半球见不规则稍高密度块影,约6.2 cm×5.8 cm×5.6 cm,其内密度不均,可见散在点状钙化影,脑干及第三脑室受压,双侧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明显扩大增宽,第四脑室未显影。考虑为:小脑蚓部占位性病变、继发性脑积水、枕骨大孔疝、中枢性呼吸衰竭,2013年12月1日00:15死亡。 
 
  例5,患儿,男,4 d,因“吃奶较少3 d,抽搐1次”于2014年1月20日10:30入院。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38+周,顺产娩出,出生时无窒息、抢救史,Apgar评分1、5、10 min分别为8、9、10分,出生体重2750 g,生后母婴同室。生后母乳喂养,吃奶较少,但未引起重视。晨查房时发现患儿反应差、哭声弱、口角歪斜,未做任何处理转来本院。入院时查:
 
  T 36.3 ℃,HR 164次/min,R 50次/min,反应差、哭声弱,皮肤中度黄染,前囟饱满,偶有尖叫,呼吸不规则,无啰音;心腹(-)。肌张力减弱。入院诊断考虑:抽搐原因待查。测血糖为0.8 mmol/L,予急救处理,之后完善头颅CT检查:额叶、颞叶部分脑密度减低;结合临床考虑为:(1)新生儿低血糖,(2)低血糖脑损伤。2014年1月20日15:00签字放弃治疗,失访。 
 
  2 结果 
 
  5例患儿均查明原因,2例得到及时治疗,1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 
 
  3 讨论 
 
  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尤以婴幼儿多见。6岁以下儿童期惊厥的发生率约为5%~6%,较成人高10~15倍,年龄愈小发生率愈高。可伴或不伴发热,其中伴有发热者,多为感染性疾病所致,颅内、颅外感染性疾病均可以导致热性惊厥,病因诊断相对容易。不伴有发热者,多为非感染性疾病所致,除常见的癫痫外,还有水及电解质紊乱、低血糖、药物中毒、食物中毒、遗传代谢性疾病、脑外伤、颅内出血及占位性病变等,病因复杂,易导致误诊。 
 
  颅内血肿最常见的原因是外伤,血液系统疾病、脑血管发育异常等均可以导致颅内血肿[1],其病因可以是单一的,亦可由多种病因联合所致。由于出血部位、出血量不同,临床表现多样。儿童自发性脑出血是指患者在无外伤的情况下,各种原因导致的大小动静脉或毛细血管自发性出血,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其发病率为2.52/10万,病因与成人明显不同,视情况而定会出现意识障碍、颅内高压表现、瞳孔变化、局部神经体征及生命体征变化[2-3]。重症患儿一般均有明显的生命体征的改变,并易伴发消化道出血。例1患者由于无明确的头外伤史,已呕吐3 d,查体囟门、眼眶稍凹陷,脱水症状掩盖了颅内高压病情,且伴黑便就诊,导致误诊。另外,该患儿新生儿期脐出血、贫血,曾输血治疗的病史,似乎提示该患儿有明显的出血倾向,而这一重要病史未引起足够重视也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原因。因此,完整的病史采集、仔细的体格检查、早期必要的辅助检查是减少误诊的重要环节。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