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源远流长的中韩汉字交流(2)

时间:2014-07-09 13:46 点击:
二、古代移民是汉字传播的直接原因 对于汉字的传入,移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朝鲜半岛与中国大陆接壤,因战乱逃入朝鲜半岛的流民建立了早期的朝鲜国家。箕子建立了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箕子是商朝最后一位

  二、古代移民是汉字传播的直接原因

  对于汉字的传入,移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朝鲜半岛与中国大陆接壤,因战乱逃入朝鲜半岛的流民建立了早期的朝鲜国家。箕子建立了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箕子是商朝最后一位君主纣王的叔父,武王伐纣后箕子带领商朝遗民流入朝鲜半岛,因而商朝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得以传入朝鲜半岛。《史记》从卫满建立古朝鲜开始记录朝鲜的历史。卫满为燕人,西汉初,朝鲜属燕管辖。“燕王卢绾反,入匈奴,满亡命,聚党千余人,椎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障,稍伇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在者王之,都王险”⑥。根据《三国志·东夷传》记载:“陈胜等起,天下判秦,燕、齐、赵民避地朝鲜数万口。”可知汉人数量之多成为卫满建国的基础。朝鲜为了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招来很多汉人。汉武帝征服朝鲜,在北部、中部设立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汉四郡”成为汉朝的直辖郡县。大批内地汉人迁徙到朝鲜半岛进行开发,传播汉字文化,构成以乐浪(今平壤)为中心的汉人社会。在地方上颇具影响的汉人充任中下级僚左,构成郡县时代土著汉人阶层。例如,东汉初,王景之父王闳为“郡三老”,他联合汉人官吏击杀割据自立的乐浪太守王调,共迎东汉政府派来的太守王遵⑦,充分表明乐浪、带方两郡是以土著汉人为主体的社会⑧。高句丽还曾经买卖从玄菟、辽东等地掳来的汉人为奴。在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中也有不少汉人,辰韩中有一部分是秦朝人,因逃避秦王朝的苦役而流亡朝鲜半岛。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辰韩,耆老自言秦亡之人,避苦役,适韩国,马韩割东界之地与之。其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为徒,有似秦语,故或名之为秦韩。”

  根据出土文物来看,土著汉人姓氏基本属于中国北方姓氏,其中王、韩尤为卫氏朝鲜以来之大姓,韩氏则相传是箕子朝鲜灭亡后,“其子及亲留在国者,因冒姓韩氏”⑨。朝鲜半岛国家常与中国古代国家联姻,如东汉建安(196—220年),公孙康分乐浪郡屯有县以南荒地置带方郡,与百济毗连。百济王迎公孙康之女为妃,结成姻亲,得到带方郡的协助,百济便逐渐强盛。乐浪郡王氏曾与北朝贵族联姻,据《魏书》卷十三《皇后传》记载:“文成文明皇后冯氏,长乐信都人也。父朗,秦、雍二州刺史、西城郡公,母乐浪王氏。”高句丽琉璃王的王妃雉姬也是汉人,琉璃王曾为雉姬作《黄鸟歌》,《三国史记》记载了这首诗的来历:三年秋七月,作离宫于鹘川,冬十月,王妃宋氏薨。王更取二女为继室,一曰禾姬鹘川人之女也,二曰雉姬汉人之女也。二女争宠不相和,王于凉谷造东西二宫各置之。后王田于箕山七日不返,二女争斗,禾姬骂雉姬曰:“汝汉家婢妾,何无礼之甚乎。”雉姬渐恨亡归。王闻之,策马追之,雉姬怒不还。王尝息树下,见黄鸟飞集,乃而感歌曰:“翩翩黄鸟,雌雄相依。念我之独,谁其与归。”

  朝鲜半岛国家以汉为媒介积极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半岛国家政治、文化、技术的繁荣。本文主要介绍朝鲜半岛统一新罗时代之前传入及使用汉字的情况,提出由于移民而导致汉字传播的观点,并结合史料加以证明。

  注释:

  ①陈尚胜.中韩交流三千年.中华书局,1997:124.

  ②周一良.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363.

  ③陈尚胜.中韩交流三千年.中华书局,1997:125.

  ④韦旭昇.韩国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9.

  ⑤周一良.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368.

  ⑥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

  ⑦后汉书(卷七十六).循吏·王景列传,P2464.

  ⑧韩昇.东亚世界形成史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71.

  ⑨三国志(卷三十).乌丸鲜卑东夷传.

  参考文献:

  [1]陈尚胜.中韩交流三千年[M].中华书局,1997.

  [2]周一良.中外文化交流史[M].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3]韦旭昇.韩国文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韩昇.东亚世界形成史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发表论文,寻求论文发表代理,快速发表论文,发表论文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发表/国家级论文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发表//职称论文发表。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
期刊导航 |  论文欣赏 |  期刊验证 |  学术答疑 |  咨询辅导 |  相关知识 |  发表须知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