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稻种植 水稻的耕种除传统的人工耕种方式,亦有高度机械化的耕种方式。主要有下列步骤: 1.1育秧 在苗床中培育秧苗,在撒下经过催芽的稻种后,再在苗床上洒一层稻壳灰,让稻壳灰中的养分进入到土壤中供秧苗吸收;现代多由专门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来培育稻苗。 1.2整地 插秧前,先施入基肥然后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改善土壤环境,便于秧苗生长。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 1.3插秧 传统的插秧法会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来在稻田中做记号。手工插秧时,会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帮助农人将秧苗分出,并插进土里。插秧的气候相当重要,如大雨则会将秧苗打坏。现代多有插秧机插秧,机器插秧相较于人工插秧显然效率更高,但是也不是适用于任何情况。如果土地起伏大,形状不是方型的稻田中,机器插秧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会呈南北走向。还有更为便利的抛秧。不过抛秧就比较粗放,没有插秧那么精细。秧苗之间的间隔也无法控制。 1.4收成 这是水稻种植的最后一步,也是最终的目标。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成,过去是农民一束一束,用镰刀割下,再扎起,利用打谷机使稻穗分离。这种传统的收割方式需要多人操作,分工明确。现代则有收割机,将稻穗卷入后,直接将谷粒与稻穗分离出来,使收割变得轻而易举。 2.水稻施肥技术 2.1合理配方施肥,平衡营养元素 水稻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有十多种,养分的短缺和过量对其都是不利的,因此,各种必需把握施肥过程中各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平衡。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化肥和微量元素的适当比例和用量,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从而实现水稻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平衡。 2.1.1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施用 水稻种植过程中长期单施化肥,土壤变得板结,土壤养分水平不稳定,不利作物稳定高产。有机肥的施用不但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改良土壤结构,使水稻高产稳产。实践表明,采用有机肥25.0%~30.0%、化肥70.0%~75.0%的有机、无机肥比例能使土壤有一个良好的养分供应系统,利于水稻高产与超高产。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有机肥源如秸秆,利用秸秆还田,使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得到循环利用。另外,水稻对化肥,特别是氮肥反应非常敏感,因此按超高产优质水稻形成的需肥规律进行精确化施氮尤为重要,要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控制稳定氮肥的使用,禁止使用易致癌的硝态氮肥,限时限量限品种使用部分化学合成肥料,保证有机氮与无机氮的比例在1∶1以上。 2.1.2坚持"控氮磷增钾配硫补微"的配肥原则 氮、磷、钾、硅是水稻营养的4大要素,这四大元素各有其特殊功能,不能相互替代,所以,各地应因土确定超高产的氮、磷、钾、硅施用配比。目前生产优质高产水稻田块的肥料是有机、无机肥料相结合,氮、磷、钾搭配使用,氮∶磷∶钾为1.0∶0.5∶1.0,一般控制在氮14.0~16.0kg/667m2,磷8.0~9.5kg/667m2,钾10.5~16.0kg/667m2,并增施适量的硅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其中有机肥占总用量的20.0%~30.0%。硫肥是仅次于3大要素的中量元素,增施后有较好的增产效果。补施锌、铁等微量元素,可保证大量的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平衡。 2.1.3施足基肥 基肥是水稻插秧之前施用的基础肥料,也包括面肥。其主要作用是供应水稻前期对养分的需要,促进有效分蘖早生快发、还可以改良土壤,造成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和吸收的耕作层。碳铵作基肥时应该深施并立即覆土掩盖,在耕地时,边撒边耕,耕翻后及时灌水泡田,以减少由于挥发而造成的损失,提高土壤对铵的吸收率。 2.2把握施肥技巧,促进作物生长 (1)早施分蘖肥,分蘖期是增加根数的重要时期。由于水稻生育前期气温、水温、土温较低,养分释放慢.追肥量太少难以满足水稻对养分的需要。而分蘖肥是水稻移栽后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和争取分蘖成穗而施用的肥料,所以,只有适时早施才利于水稻早分蘖、多分蘖降低分蘖节位,为争穗长、粒重创造条件。有效分蘖期短的一般在基肥的基础上,可施45.0%配方肥12.0~15.0kg/667m2,尿素1.0~2.0kg/667m2,氯化钾2.0~3.0kg/667m2,以促进分蘖早发。有效分蘖期长的在第1次施用分蘖肥的基础上,还要看苗再补施接力肥尿素5.0~10.0kg/667m2。分蘖肥最迟不能迟于有效分蘖l临界叶龄期(Nn),滞后会导致无效蘖的大量发生。注意,不可将N肥一次性施入,否则会出现僵苗现象。 (2)巧施穗肥,水稻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以前的追肥叫"穗肥",它是供给稻穗分化及生长发育所需的肥料。这一时期是氮素吸收的第2个高峰期,为起到保花增粒,防止贪青和倒伏的发生,巧施穗肥是关键。在技术上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地力好、底肥足、落色正常的田块可以少施或不施;阴雨天不施,晴天抢施;早晨叶不挂露水,中午叶片挺直,叶色淡黄的田块要施。二是施穗肥的最好时期是剑下叶露尖的时候,如果品种抗倒伏能力弱,则应推迟到剑叶的叶枕与剑下叶的叶枕长度相同时施用为好。三是达到基本苗数,晒田复水后,施45.0%配方肥4.0~5.0kg/667m2,尿素l.0~2.0kg/667m2,氯化钾1.0~2.0kg/667m2。四是施肥量还应根据群体和株形确定,如果苗情偏弱,株形偏挺或苗情旺,株形披垂,可因苗情提前或推迟分次施用。五是讲究施肥方法,一般于搁田末期采用湿润施用氮穗肥,并为减少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在土壤田间持水量为70.0%时施用穗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