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1号"是集营养、保健和色素于一体的紫色马铃薯新品种之一。与普通马铃薯相比营养更丰富,其最大的特点是富含一种特别的色素--花青素,具有营养和保健作用,属中晚熟品种。株型直立,植株长势繁茂,田间表现植株高抗早晚疫病、病毒病等。薯块易感干腐病,因此要注意储藏环境条件。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大春种植最佳。 1地块选择 该品种植株繁茂,长势旺盛,耐瘠。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便于耕作管理、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等、土壤质地疏松、不重茬、前茬非茄科作物的壤土和砂壤土。深翻耙细,耕作深度在25~30厘米最适宜,翻耕后应及时耙耱保墒,提埂起垄。整地宜早,在封冬前进行。 2催芽播种保全苗 种植前应做好种薯调运和播种前准备工作。播种前种薯应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晾晒2~3天,并剔除带病薯块、烂薯块,以整薯块播种最好,若需切块播种,切块种薯应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草木灰拌种,催芽至1~2厘米后播种,播种时最好使种薯芽眼向上。特别要注意掌握播种时期,当外界温度稳定在5℃以上时即可播种,在海拔1400米地区农历正月播种最适宜,争取早播早管,提早上市(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播种深度以l0~15厘米为宜。大春种植密度为2800~3200株/亩,并亩施5%二嗪磷1~2公斤防治地下害虫。 3合理施肥保壮苗 "紫云1号"对肥料三大要素的需求量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播种前施足基肥对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基肥应沟施于垄埂中,施肥后用10~15厘米土层覆盖,才有利于植株吸收,肥效的发挥。大春种植,中等肥力偏瘠薄地块,一般亩施腐熟农家肥(猪粪或鸡粪)1500~2000公斤、马铃薯专用复合肥(N∶P∶K=10∶8∶7)40公斤、磷酸二氨20公斤、普通过磷钙50公斤、硫酸钾10公斤作底肥。齐苗后,视苗情长势情况亩追施尿素1~2次,每次10~15公斤。可叶面喷施98%的磷酸二氢钾500倍液2~3次。 4田间科学管理保产量 4.1中耕培土促发棵 齐苗后进行2~3次中耕培土除草定植,保持行间土壤疏松,保持地温稳定,培育壮苗促发棵。 4.2控制徒长、摘除花蕾,促产量 当植株高度达15~20厘米时用15%的多效唑10克对水15公斤喷雾,可控制植株徒长、抗倒伏。现蕾期块茎开始膨大,开花盛期块茎迅速膨大。因此在这个时期应摘除花蕾,减少植株地上部分对养分的消耗,促进地下块茎发育膨大。 4.3科学管水,稳丰收 水分是获得马铃薯较高产量的因素之一。因此,在生产中应视地块的耕作条件制定可行的供水方式,使土壤耕作层始终保持湿润状态。适宜马铃薯生长的最理想土壤湿度是全生育期保持在60%~80%的地块。在生产中应视当地当时的气候情况把握灌溉的原则,在齐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块茎迅速膨大期看苗浇水。在收获前10天左右停止浇水灌溉,以确保收获的块茎表皮充分老化,便于贮藏和远距离的运输。 4.4叶片的保护,促稳产 叶片光合作用的产物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很大,营养物质的积累大部分来源于光合产物。因此,在植株生长期间保护叶片,延长其功能期事在必行,这样才能保证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其商品性。在马铃薯开花初期叶面喷施98%硼酸+顶先(50~75毫升/亩),在块茎膨大期叶面喷施2~3次98%磷酸二氢钾+顶先(50~75毫升/亩)。 5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依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病害的防治应掌握保护性杀菌剂和治疗性杀菌剂相结合的使用原则。在全生育期进行4~5次叶面喷药,分别在始花期和盛花期,用70%丙森锌(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150克/亩)+20%病毒A500倍液(或1.5%的植病灵800倍液)各施药1次,可有效防治早晚疫病、病毒病等病害。从块茎膨大期开始,连续2~3次施用顶先(50~75毫升/亩)+15%金霉唑可湿性粉剂(40~60克/亩),每间隔10天喷1次。在防病的同时要做好虫害的防治,施足底肥的同时亩施5%二嗪磷1~2公斤防治地下害虫。在生长过程中用杀虫灯诱杀成虫,或亩用2.5%高效氯氟氰菊脂乳油500倍液喷雾或灌杀,防治蝼蛄、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蚜虫及二十八星瓢虫的防治,除了在拌种期使用70%蚍虫啉+巧根拌种控制苗期的蚜虫、二十八星瓢虫外,在马铃薯成株期用10%吡虫啉2500倍液(或是20%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蚜虫和二十八星瓢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