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农业论文 >

浅析繁殖障碍性疫病在猪养殖中的诊断和防治

时间:2016-06-27 10:48 点击:
摘 要:我国的生猪养殖业朝着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成为专业养殖户、农村散养户的重要增收途径之一,但由于养殖环境的管理不善、养殖技术的落后等因素,使得猪的疫病呈现复杂化和严重化趋势,由于对猪繁殖育种的需要增加,使得种猪流通贸易量增加,也使

  摘 要:我国的生猪养殖业朝着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成为专业养殖户、农村散养户的重要增收途径之一,但由于养殖环境的管理不善、养殖技术的落后等因素,使得猪的疫病呈现复杂化和严重化趋势,由于对猪繁殖育种的需要增加,使得种猪流通贸易量增加,也使猪繁殖障碍性疫病危害加重,严重影响了生猪产业的发展 。为此,笔者针对繁殖障碍性疫病及其免疫防控措施进行分析,主要通过对该疾病的病因探索及研究,提出相应的方法和策略,以期对生猪养殖有所贡献。 

  关键词:生产母猪;繁殖障碍性疫病;诊断防治 

  繁殖障碍性疾病是引起猪群繁殖障碍的主要疾病总称,是影响猪产量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死胎(死产)、胎儿干尸化、不孕、流产、早产、畸形胎、产仔不足、产弱仔等。猪传染性繁殖障碍确诊困难,其发病率达20-40%,近几年,随着集约化养猪场的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日益严重,影响了猪群的繁殖与改良,已成为各大养猪场、散养户等在生猪养殖中的重大问题,这不仅影响着母猪的正常繁殖,也严重威胁着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的病因分析 

  在对猪繁殖障碍性疫病进行病因研究时发现,该疾病主要由病毒性疫病引起,而单独由细菌疫病引起的较少,多为几种病毒或者几种细菌,抑或是二者的混合感染引起猪繁殖障碍性疫病;此外,引起该项生猪疾病的原因还有寄生虫感染、中毒性感染、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不足导致的感染等,具体表现如下。 

  1.病毒性感染引起的猪繁殖障碍性疫病 

  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这两种疫病为病毒与细菌的混合感染性疫病;伪狂犬病、猪瘟为病毒之间的混合型感染疫病。这种由多种病原引起的疫病临床表现症状较为复杂,不易进行精确的诊断和防治。 

  2.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猪繁殖障碍性疫病 

  寄生虫感染多发生在生猪散养户中,如弓形虫病,虫主要寄生在猫科动物身上,在大型的养猪场一般都会明令禁止猫科动物的豢养。 

  3.食物中毒引起的猪繁殖障碍性疫病 

  生猪食物中毒发生的频率并不大,主要有棉籽饼中毒、霉变饲料中毒等,这些病多由谷物、饲料等放置不当,引起食物发霉、变质所致。 

  二、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的诊断方法 

  即在诊断时充分结合某种传染病的表现特征及其所引发的病变,对患有繁殖障碍性疫病的生猪进行初步的判断。 

  1.伪狂犬病。该病毒可以通过感染母猪,从而侵入到子宫内感染到胎儿,母猪产下弱仔后,不仅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其四肢亦会运动极度不平衡,造成部分的神经痉挛; 

  2.流行性乙型脑炎。母猪多会在妊娠后期发生流产,并伴随发热症状,公猪则表现为明显睾丸肿大; 

  3.猪瘟。在妊娠期的40 d左右,感染该疫病的母猪一般会发生流产,即使是没有流产的母猪在生产期产出的猪仔也多以死胎呈现;在妊娠期70 d左右感染时,虽能正常生产,但其产出的猪仔多带有先天性震颤,且在喉头、淋巴结等处出现明显的红色血点。 

  4.猪细小病毒感染。若母猪在孕期的前50 d内感染,则极易造成木乃伊胎;50~60 d,母猪生产时,多会产生死胎;60~70 d,则很容易造成母猪的流产;70 d 以后感染的母猪虽然会正常生产,但其产下的猪仔明显发育不良,个头较小,生长极为缓慢; 

  三、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的防治方法 

  1.强化猪的饲养和管理 

  饲养工作做得好,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猪群健壮,可减少发生传染性疾病的几率。猪场建在偏僻的地方,猪舍四周最好有围墙,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卫生,做好猪舍通风、换气、温度和湿度,保证猪舍的空气质量,注意冬季保暖、夏季降温,保持适度的规模。了解猪群现状,淘汰先天性不育个体,按不同日龄的营养要求,根据猪的品种结构、生理状态、营养需求,学科合理地搭配饲料,特别要避免饲喂发霉变质或含霉菌毒素的饲料。 

  2.重视选种选育 

  不同阶段种猪要适时合理分群,避免机械损伤及其他负面影响;加强引进优良品种的种猪,引进时应对供种场家进行考察,确认无疫病后方可引进以提高本厂或本地的猪资源品质,繁育优质仔猪。新引进的种猪,须隔离观察一个月后,确认健康无病并经防疫注射后才能转入生产区。严格淘汰繁殖遗传异常、生殖器官畸形及发育不全的种猪。对于健康猪群,应坚持自繁自养,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猪及生物制品。此外,衣原体、钩端螺旋体、附红细胞体、弓形体感染后,一旦确诊可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综上所述,只有高度重视,切实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和消除猪传染性繁殖障碍疾病的发生,保证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3.建立严格的隔离消毒与防疫制度 

  猪场须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及粪便管理区彻底隔离,避免购猪商人进入猪场和过多的人员参观,为参观者提供胶鞋和外套。饲养员不得相互串舍,各栋猪舍的工具不得串舍使用。分娩舍、保育舍要遵守“全进全出”和“空栏消毒,间歇一周”的原则。加强消毒,包括人员、猪舍外和猪舍内消毒、带猪消毒和饮水消毒。灭鼠和杀虫灭蝇,切实做到猪不与牛、犬、猫、鸡、鸭等混养。在疫病易发季节应适当增加消毒次数。在猪场正门与生产区大门的出入口处均要设消毒房及消毒设备。定期进行病毒性猪繁殖障碍性疫病免疫抗体水平检测,应对本地区或本场的猪群进行血清学调查,了解某些传染病原的感染情况,各种疫苗的特性、母源和苗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合理制定预防接种次数、剂量、时间间隔等,在猪群免疫后10-14d,仍须抽样再行血清学检查,检测血清抗体的消长情况。 

  四、结语 

  繁殖障碍性疫病严重威胁着生猪的正常繁殖,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该疫病的防治研究及工作理应受到各养殖户及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诊断方法系统,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为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焕春.规模化猪场疫病控制与净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37-44. 

  [2] 郑明球.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诊断及防治[J].畜牧与兽医,2002(34):1-5. 

  [3] 杜光波.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3):61-62. 

  [4] 马振乾,罗芳,何剑斌.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及防控措施[J],现代畜牧兽医,2010(6):26-27.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