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努力扩大油菜种植面积,保持荆州油菜大市地位。全国油菜看湖北,湖北油菜看荆州。湖北在全国油菜第一省的位置能不能保住,关键在荆州。荆州市油菜生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荆州市常用耕地46.7万hm2,大部分田块都适宜油菜生产。全市有近10万hm2冬闲田,可以采取奖励措施,鼓励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和工商资本以季节性投资方式开发冬闲田,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同时,推行油菜下水田,推广“油棉双套”或“油后棉”技术,提高复种指数,也能大幅增加油菜种植面积。 (3)加快新技术推广步伐,不断提高单产水平。荆州市油菜单产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从单产水平上看,2013年全市油菜平均单产2 393 kg/hm2,高产地区平均可达3 000 kg/hm2以上,而低产田块只有1 500 kg/hm2左右。如果改良品种、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改善农田水利基本条件提高抗灾能力,狠抓平衡生产,单产还有提升潜力。育种单位要加快选育抗倒伏、抗裂角、株型紧凑、适宜于机械化生产的高产双低油菜新品种,力求双低油菜品种选育有新突破;在栽培措施上,组织示范推广以密植为中心、适合当前机械化生产的油菜栽培新技术,做到“以密省肥、以密控草、以密适机、以密补迟、以密增产、以密提质”的新措施,直播田要求达到37.5万株/hm2,迟播田达到45.0万株/hm2;抓好农机与农技融合,促进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5]。 (4)开辟多用途油菜生产新途径,挖掘油菜生产潜力。一是大力推广蔬菜油菜(即一菜两用)。推广油菜“一菜两用”栽培技术,即先采摘油菜菜薹(春节前后),再收获菜籽;二是开发饲料油菜。可利用荒山、河滩等空地,种植油菜作青饲料,可收青饲料45 t/hm2用于发展畜牧业;三是开发绿肥油菜。将早稻秧田、低湖田开好“三沟”种植油菜作绿肥,绿肥量15.0~22.5 t/hm2,可增加稻谷产量375~525 kg/hm2,最大限度地挖油菜生产的潜力和效益;四是发展观光油菜。在城郊地区和风景区大力发展以油菜(花)为载体的观光旅游农业。 (5)以品牌为导向,培植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油菜大市没有大品牌是荆州油菜产业的现实困境。产能严重过剩,但没有一个中国名牌。因此,要支持油脂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油菜产业的最大增值潜力是副产品精深加工增值,尤其是菜籽饼的精深加工。要突破性发展副产品精深加工,通过精深加工显著提高油菜籽综合效益。以扶持品牌为导向,依靠品牌力量,凝集和整合资源,从而拉动油菜生产发展[6]。 4 参考文献 [1] 周广生,左青松,廖庆喜,等.我国油菜机械化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9):53-56. [2] 钟燕,熊秋芳,雷建华.湖北省油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10,26(3):8-10. [3] 陈玉花,李风庆.浅析甘南州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1):29-30. [4] 王绍利,储庆龙,刘光武,等.云南省楚雄州油菜生产现状及科学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3(34):13404-13406. [5] 廉博,郭建靖,焦玉光.呼伦贝尔市油菜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3):76-77. [6] 王学江,李文晋,朱国美.滁州市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1):20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