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农业论文 >

五莲县烟叶质量的改进和提高措施(2)

时间:2014-09-17 16:14 点击:
由此可见,五莲的气候适宜优质烟叶的生产,但降雨量分配不均和气候反常,对烤烟的适时移栽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要确定合理的烟株生长时段,一是调整移栽方式,可充分利用小苗膜下栽烟的优势,有效地防止低温冻害和

  由此可见,五莲的气候适宜优质烟叶的生产,但降雨量分配不均和气候反常,对烤烟的适时移栽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要确定合理的烟株生长时段,一是调整移栽方式,可充分利用小苗膜下栽烟的优势,有效地防止低温冻害和早花现象的发生,还能通过合理的确定扣苗时间有效地避过第1次蚜虫迁飞高峰,减少烟田病毒病的发生;二是确定合理的移栽期。根据温度、霜期、降雨情况、品种特性和烟苗素质情况确定合理的移栽期,尽可能避开不利因素的影响,同时又要考虑栽后烟株正常生长,特别是成熟期烟株生长所处的气候条件。 

  5 控氮增钾,合理密植,优化烟株群体结构 

  近年来,不少烟农为了提高烟叶经济效益,片面追求烟叶产量,重施氮肥,轻施钾肥,造成烟叶产量很高,但烟叶品质较差的现象发生。氮肥用量过高,影响烟株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单株烟株营养过剩,延迟了生长期,使烟叶不能正常成熟,导致上部烟叶组织结构紧密,烟碱含量偏高,烟叶内在化学成分不够协调;钾是体内酶类的活化剂,具有促进烤烟生长的光合作用,能提高烟株根际活力,促进养分吸收,增强烟株抗逆能力,使烟株表现出良好的抗寒性和抗寒性,能提高烟叶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能够有效地提高烟叶的香气质和香气量,改善烟叶燃烧性。 

  2013年对五莲县41个样品进行了检测,发现上部烟叶烟碱平均含量为2.63%,中部叶1.99%,下部叶1.6%,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上部叶有88.6%样品低于3.5%,中部叶全部低于2.8%,下部叶98%低于2.5%;钾含量上部烟叶平均含量为1.64%,中部叶1.93%,下部叶2.12%,综合近10年样品检测数据看,五莲烟叶钾含量呈现明显走高趋势,各部位的钾含量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分析说明五莲县近些年的控氮增钾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成效,通过采取合理密植(1.8万株/hm2左右)、控制氮肥用量(坚持测土配方施肥,要根据不同的品种、土壤质地、土壤分析结果确定施肥量,定位到烟株)、合理确定留叶数(18片左右),适当增加钾肥(施肥时增加10%左右,大田生长中后期喷施1%磷酸二氢钾),加强田间水分控制(注意干旱时节穴灌,注重浇足旺长水,借水分调肥,促进烟叶开片,大田生长后期注意防涝)可有效解决好产量和质量以及质量和效益的矛盾,达到提升烟叶品质的目的。 

  6 合理使用农药,科学防治病虫害 

  近年来,五莲烟区通过大力推广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烟农的生产成本得以降低,烟叶产量和质量有了一定保障。但是田间防治病虫害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由于受烟农文化程度、植烟水平低等影响,烟农认识不到位,部分烟农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不管是否达到防治指标,一发现病虫害就立即购买农药进行防治,而不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操作不规范,大量使用化学药剂,不仅造成了浪费,而且对烟叶品质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要达到田间防治的最佳效果,一是注重农业防治。通过合理轮作、种植抗病品种、搞好卫生栽培、清除田间烟株残体、加强肥水管理、规范农事操作等措施,增强烟株抗性,从而达到防治烟草病虫害的目的;二是用药得当。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选择对应、适当、低毒、低残留的药剂,提高防效,同时避免使用同一种农药,按照不同类型、不同品种、不同剂型选择农药交替使用,以防止病虫害产生抗性;三是防治时期得当。根据烟草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往常年该地块的发病状况进行防治,化学防治间隔不宜过长,不得在雨天或晴天中午进行防治,注重对叶片背面的用药,采收前不得使用农药;四是配比得当。严格按照药剂的说明书进行用药量和稀释倍数的配比,不要为了提高防治效果随意加大农药用量,这样做虽然能达到防治效果,但是对烟株的药害风险加大,同时会增大病虫害的抗药性,导致今后病虫害的防治难度和用药成本进一步加大。 

  7 成熟采收,科学烘烤,保障烟叶品质 

  五莲烟区降水过于集中的7—8月,在烟叶田间生长后期,高温高湿的天气容易诱发赤星病、野火病、角斑病等病害,不少烟农为避开病害的发生,在烟叶未成熟时采收烟叶,造成烤后烟多青筋,影响烟叶品质,从而影响经济效益。烤烟烟叶的采收与烘烤是决定烟叶最终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技术环节,直接影响烤后烟叶的品质。 

  成熟度是影响烟叶品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而,掌握好各部位烟叶成熟度是提高烟叶品质的关键措施。成熟时烟叶的糖含量高,总氮、烟碱含量适宜,各种化学比值协调,烤后烟叶香气量足,香气质好,杂气、刺激性明显减轻,总体香吃味质量较好,而成熟度不够的烟叶或者过熟的烟叶其内在质量明显降低。因此,只有在烟叶充分成熟时采收,采用科学的烘烤方法,烟叶的内在品质和经济性质才能充分显现。改进措施:一是成熟采收。按照“多熟多采,少熟少采,不熟不采,上部4~6片叶一次性采收”的原则,根据下部叶出现6~7成黄的黄绿色,主脉变白,支脉淡绿,中部叶8~9成黄,主脉全白发亮,支脉绿白,上部叶成熟斑明显,叶面发黄的标准采收;二是合理绑杆。鲜烟分类,分别绑竿,稀编密挂,做到同竿烟叶成熟度、大小、颜色、重量基本一致,同一烤房内鲜烟素质一致,在无法做到完全一致时,同层烟叶素质基本一致。装烟时上下层竿距应均匀一致并保证烟杆之间、烟杆与装烟室档梁之间以及烟杆与墙壁之间不留空隙,做到“密、满、匀”。变黄快的鲜烟叶及过熟叶、轻度病叶装在温度相对最高层,素质好的鲜烟叶装在其他2层[7];三是科学烘烤。全面推广“8点式”精准密集烘烤工艺,纠正排湿过快、烘烤过急的问题,适当延长烘烤时间,促进内在物质充分转化,增加烟叶香气,保持整炉烟叶各阶段失水变黄协调一致。 

  8 参考文献 

  [1] 王家奉,厉保律,厉保津,等.五莲县志[M].北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 贾兴华,王元英,佟道儒,等.烤烟新品种中烟100的选育及其评价[J].中国烟草学报,2006(2):20-25. 

  [3] 冰火,建利,江洪东.论烟叶精益生产[J].中国烟草学报,2014(1):1-8. 

  [4] 沈其荣.土壤肥料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张翔,毛家伟,翟文汇,等.不同钾肥种类及追施深度对烤烟经济性状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14(2):69-73. 

  [6] 王克占,孙伟奇,王玉军.不同移栽时间对烟草长势及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2):48-49,61. 

  [7] 蒲秀平,徐世峰,任杰,等.不同装烟方式对密集烘烤效率及烟叶质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13(4):98-102.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