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科技论文 >

从人际传播视角对微信热的冷思考

时间:2014-04-22 16:45 点击:
摘要:网络媒介的发展为网络人际交往提供技术支撑,近年微信在人们的网络人际交往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个人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微信在网络上建立与现实社会关系平行的网络人际关系。那么,这种微信建立起来的人际传播圈是否牢固,本文从人际传播的视角,

  摘要:网络媒介的发展为网络人际交往提供技术支撑,近年微信在人们的网络人际交往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个人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微信在网络上建立与现实社会关系平行的网络人际关系。那么,这种微信建立起来的人际传播圈是否牢固,本文从人际传播的视角,对微信热进行冷静分析。

  关键词:人际传播;网络传播;微信热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功能与其他用户交流。至2013年10月24日,据腾讯微信统计,其用户数量已经超过6亿,每日活跃用户1亿。[1]那么随着微信作为自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通过微信联系朋友,维系朋友间的关系,乃至通过微信扩大自己的朋友圈。

  在网络人际传播发展和演变的今天,与其他网络媒介相比,微信人际传播更加便捷与高效,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传播个体之间快速建立起人际传播关系。随着社会化网络服务的出现,现实世界中“熟人的熟人”的关系被逐渐转移到了网络上。[2]社会个体通过微信把“新朋”和“故友”、附近的人、同时摇晃手机的人都聚合在了一起,形成以每个手机为聚集点的网络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随着人际传播的进一步发展,网络上的个体会逐步倾向于用这个交际圈来分享和获取信息。那么,这种微信建立起来的人际传播圈是否牢固,本文从人际传播的视角,对微信热进行冷静分析。

  1微信热背后人际传播情感活动误读与缺失

  网络人际传播中的情感活动是指在传播过程中传者和受者对传播符号信息属性解读之外,还需对传播符号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的接收、理解、体会及反馈。在现实社会中,这些表达感情的符号可以是语气、语调、眼神、表情或背景资料等等,在微信的传播活动中,这些表达情感的符号可以是微表情、图片、文字等等。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具备传递感情的动作、表情、眼神等非语言传播符号被纳入情感传播符号体系,但由于网络人际传播渠道的限制,非语言符号传播功能受到较大程度的误读或弱化。即使是微信推出的语音聊天,仍然会有各种各样的误读情况。所以说网络人际传播侧重的是传递信息,但表达情感方面,与面对面的交流仍有较大差距,传播者的情感交流呈现碎片化状态。概括来说就是“网络人际传播中的情感活动缺失是伴随网络人际传播特殊方式的普及而形成的一种情感活动传递不完全的特殊状态。”[3]

  尽管网络人际传播的传播符号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传播符号相似,但是传播主体选择其作为传播情感的灵活性降低,传播的保真度也难免降低,传播主体间的注意力不能保持完全一致,对传播符号的编码与解码的过程中容易导致信息流失,且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其连续性和稳定性较差,这是导致网络人际传播中主体间情感活动的缺失的主要原因。网络人际传播中情感活动的缺失对传播效果的不利影响显而易见,文字虽然具有很强的表达功能,但是并不能完整的表达情感。图片、视频等呈现的影像是对现实情境的模拟和再现,不能全面还原真实而全面的事物原貌。因此,网络人际传播在这方面的缺陷并不能轻易克服,只能在技术许可的范围内尽量模拟现实社会人际交往情境。

  2微信使用中网络人际传播的随意性

  依据网络人际传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微信中的人际传播分为三种类型:陌生人之间的传播、熟识朋友之间的传播以及工作伙伴之间的传播。那么陌生人之间这种网络人际传播就有很大的随意性。

  (1)传受双方个人形象的随意性。由于很多时候网络人际传播的参与者处于不同的时空中或者根本素未谋面,再加上网络人际传播参与者具有隐匿性,这就导致网络人际传播中的传者和受者都会根据自己对对方的判断对自身形象进行加工,以影响对方判断,从而导致传播双方的关系朝已有的预期方向发展。比如外在形象、说话的语态、遣词造句等都可能是加工出来的虚假形象,以此来获得对方的认可。

  (2)传播内容的随意性。在微信的使用中,由“附近的人”“漂流瓶”和“摇一摇”而建立起来的沟通渠道,属于偶然的网络人际传播,此类传播也大量存在,这种情况下的传受双方目的不是十分明确,或者说没有明确的交友目标,只为消耗闲暇时间。那么传受双方在这种传播中往往没有明确的传播目标,随机性比较强,个人在这种网络人际传播中只是在随意的发送信息,如果恰巧遇到对方对此也十分感兴趣,那双方关系有被进一步拉近的可能,如果没有找到共同话题,彼此还是陌生人。

  3微信使用中网络人际传播信息辨别误差随处可见

  在以微信传播媒介的过程中,传受双方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彼此不能进行面对面的传播,个人无法对对方传播的信息做准确的判断,不能依靠既有的社会常识或知识储备进行判断,这在客观上增加了传播者说谎或歪曲事实的可能性。出于一些目的,网络人际传播双方往往也会传播虚假信息,这些虚假信息被用以论证某些观点和事物的合理性,促使传播对象增加对某些事物或观点的认同感。与其说这是微信使用中的人际传播信息误差,不如说是网络传播共有的弊端。因此,人们在使用诸如微信这一类型的社交传播应用程序时,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即自媒体使用素养,实事求是,而不能以讹传讹、散发谣传,积极宣扬真实信息,需要有目的地规避其弊端。参考文献:

  [1]微信[DB/OL].百度百科.

  [2]段润.网络人际传播的衍进[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

  [3]杜骏飞,巢乃鹏.认同之舞:虚拟社区里的人际交流[J].新闻大学,2003.

  [4]陈宁.360圈社交网站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作者简介:苑丽娟(1981—),女,河南商水人,硕士研究生,周口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播学。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