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科技论文 >

基于云计算的农业劳动力季节性转移信息平台构建

时间:2014-09-09 10:04 点击:
摘要:随着农业不断发展,农业劳动力转移趋势越发明显。分析了农业劳动季节性转移的特点,针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问题,提出了构建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并构建了基于云计算的农业劳动力季节性转移信息平台模型,从其构造原理分析了各项功能,创建了信息
 
  摘要:随着农业不断发展,农业劳动力转移趋势越发明显。分析了农业劳动季节性转移的特点,针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问题,提出了构建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并构建了基于云计算的农业劳动力季节性转移信息平台模型,从其构造原理分析了各项功能,创建了信息平台运行机制。
 
  关键词:季节性;农业劳动力;云计算;信息平台
 
  农作物生长受到温度、水分、光照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农业劳动力在一年中是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性就是农业劳动的季节性[1]。农业劳动力需求有数量和劳动时间季节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劳动力的基本利用形式。
 
  目前农民大多为“一个月过年、三个月种田、八个月休闲”的劳作方式,形成了现有条件下的农业劳动力剩余。根据农业部数据显示,在目前4.33亿农业劳动力中,约有1/3属于剩余劳动力。有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服务业中,但就目前经济发达地区所能吸纳的劳动力总数也不过1000万人,只是剩余劳动力总数量的10%。从长远来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最有效的途径是挖掘农村内在潜力,依靠自己就地消化。根据农作物季节性规律,充分调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将剩余劳动力转移至农业中,这种补给不仅有利于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同样也充分调动了农业劳动力。劳动力转移包括季节性农业劳动力转移及区域性农业劳动力转移,季节性转移带动了用工市场的季节性规律。农业这种季节性用工市场主要反映了结构性、区域性矛盾,凭单一个体解决季节性用工难问题比较困难。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农产品市场,还要把农业要素市场结合起来,农业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资本。近年来,建立的全国性农业要素市场发展比较缓慢,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建立跨区域的劳动力信息发布平台,通过信息公布可以实现产地和劳动力充裕地区的对接。
 
  1农业劳动力季节性转移现状
 
  近年来,农业要素市场的不健全阻碍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旺季劳动力不足,进而出现农业用工难等现象,影响了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阻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例如新疆地区棉花采摘季节,在本省及外省招收大量的拾花工,对于农业劳动力的需求量大、用工期短,然而实际棉花采摘劳动力不足。近几年,每年平均有15万人的缺口,由于人力资源的短缺,棉花质量及产量都受到了影响。农业劳动力的不稳定性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难度,出现了用工荒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与生产效率。由于用工单位与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用工荒、农村剩余劳动力闲置等问题。果树、林业在整个生产周期过程中,经历不同的时期,在没有机械工具的帮助下,嫁接、采摘等工作完全依靠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需求数量与需求时间都由相应农作物来决定,这种农作行为呈现了季节性趋势。
 
  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在解决农业信息服务的问题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将改变农业信息服务的模式,为构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了新思路,将信息无障碍地送到农民手中。在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上,运用云计算技术,改变其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使用工单位与农户实现无障碍沟通,并且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农业生产过程中保障了人力资本才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跟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促进农业的发展。
 
  2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2.1流动性较大
 
  由于自然条件的客观限制,高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存在季节性与周期性,对劳动力的依赖性强,在农业生产季节性的影响下形成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象。不同农作物季节性劳动力需求在时间和劳动量等要求上都均不同,地域性的距离需要不同地区来补充劳动力。相应单位提前输出人力需求信息,根据各种来源的用工信息,外来务工人员像候鸟一样奔波于城乡之间,在务工地与劳务输出地之间流动。
 
  2.2主动性、自发性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了新的阶段性特征,多以农业剩余劳动力为主。这些农业剩余劳动力从事自家农业生产,同时还能满足劳动力缺失市场,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了自组织现象。在农作物季节性及市场需求的影响下,形成了主动性、自发性的劳动力转移。这一特点存在不可控因素,给劳动力转移市场带来了管理难度。
 
  2.3人员素质不高
 
  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大军中,农民占绝大部分,其文化程度不高,仍然使用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对电脑操作等不了解,导致接受信息慢、信息量少。季节性劳动力多为短期劳动,流动性强。在参与劳动过程中,不具备相应的技术与知识,在每个生产周期中,都要对新进成员进行培训。
 
  3农业劳动力转移信息平台构建的目标
 
  信息平台构建目的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高效收集信息,降低信息传递成本,整合涉农企业信息资源,并实现与企业的对接与协调,易化信息操作难度,寻求及时便捷的信息获得途径,保障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供给及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云计算技术,用工单位、农村剩余劳动力、政府等通力合作,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及时有效地发布用工信息、闲置农村剩余劳动力信息等。专家系统根据企业特点为农业企业设定不同的用工时间表及用工数量,农民通过手机等简易的终端即可获得所需信息。
 
  4云计算背景下农业信息化服务创新模式
 
  云计算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信息技术处理能力整合成以大规模、可扩展的方式对外部用户提供服务的一种计算方式,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得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2]。与传统技术相比,云计算有了很大的突破,用户可利用互联网,将所需程序运行在大规模的服务群中;也可将数据存储在数据中心,不存储在个人终端存储。在任何地方、时间,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3]。
 
  云计算相关技术主要有两个方面:数据存储能力以及分布式计算能力。在云技术的基础上开展了各项云服务。常见的有四种类型:软件服务(SaaS)、基础设施服务(IaaS)、平台服务(PaaS)、数据服务(DaaS)。在未来的云计算时代,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将有一个新的飞跃。将云计算技术运用到农业信息服务中,可将零散资源整合成极大规模的云数据库,即可轻松实现无线存储、超级计算、资源共享等功能[4],又可降低对客户端的要求,综合使用无线、有线网络获得所需资源和服务。
 
  5基于云计算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信息平台的构建与实现
 
  根据农业劳动力转移信息平台构建的目标,在网络基础设施和农业信息资源基础上,运用云计算的统一信息管理平台,提高农业劳动力转移信息化构建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保障农业生产劳动力的需求,从而不断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云计算环境下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信息平台见图1。建立信息平台的实现模型,就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方案。该模型的构建由基础设施层、数据层、资源感知层、调度管理层、应用服务层、传输层、服务终端层及服务受众层构成,实现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信息发布与管理、检索与互动服务,并在用户管理上实现单点登录,统一认证标准等。
 
  5.1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要求提供各类信息资源管理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计算机等硬件公共设施来保障云计算的高速计算能力。
 
  5.2数据层
 
  数据层是按照统一的信息资源标准体系,利用云计算技术,对基础设施层大量的数据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将异构的信息资源整合成相同类型的资源池,以便创造协同的工作基础[5]。
 
  5.3资源感知层
 
  资源感知层主要功能有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与审核,农业统计部门通过农业劳动力信息采集系统按照统一的格式,采集农村劳动力信息;涉农企业也可通过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系统采集人力需求信息,农户可自行通过网络浏览,手机查询等方式提供剩余劳动力信息,可将采集到的各类信息汇总上报,供编辑人员处理。农业专业人员和情报人员负责信息的编目、审核,按照相应的分类标准和技术标准进行信息资源的处理,实现信息的加工、处理、传输、共享等环节的规范化[6]。
 
  5.4调度管理层
 
  调度管理层保障了信息资源的有序共享,为用户提供统一的入口并设置相应的管理权限,该层还要管理云计算的资源,并保障资源安全、有序传送。
 
  5.5应用服务层
 
  应用服务层是实现信息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建立信息数据与用户之间交互的桥梁,通过各种服务模式全面安全地为用户提供交互信息。例如,利用农业专家软件服务与数据服务分析出,某种农作物或者果树的季节性劳动力需求情况;由于农民文化水平有限,终端知识欠缺,希望信息平台能够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所以在搜索平台服务中建立集成搜索,易化搜索方法,当农民在系统中发出信息请求时,终端可将问题发送到云计算中心,由调度管理层动态分配资源,在所有信息中搜集结果,提高信息的准确度。
 
  5.6安全控制
 
  在信息平台的构建中,对其进行各个级别的安全控制,保障信息的安全发布。为用户提供咨询、即时通信等服务,并建立互动的注册管理。此时可将所得信息进行处理,形成统一的反馈信息发布到劳动力转移信息平台上,实现注册管理、后台管理与交互管理的功能。
 
  5.7信息平台运行机制
 
  为适应不同地区的网络需求,利用互联网、电信网、电视网,通过电脑、手机等服务器终端,将安全、有效的信息传递到企业或农民手中。终端不仅多样化,而且其获取信息的方式简易化,只需完成简单的数据处理功能,其余大量的数据在云计算中心进行处理和操作。
 
  基于云计算的农业劳动转移信息平台将先进的云计算架构,基于互联网递送的服务模式、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三者相结合,通过成熟的SaaS运营系统,在政府、企业及农民之间搭建高速通畅的信息交互系统。基于云计算的农业劳动力季节性转移信息平台的运行机制可以简单表述如下: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农村劳动力可直接使用农业劳动力平台获取劳动力需求信息,涉农企业、个体经营也可发布劳动力需求信息等,前者与后者可在允许范围内进行沟通接洽。对于已经实现一定程度区域农业信息管理的平台,可采用农业劳动力信息平台与区域信息平台接口的方式进行信息沟通。该运行机制见图2。
 
  6云计算背景下信息平台构建的优势
 
  6.1终端设备多样化
 
  终端设备在用户与云计算中心的信息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负责信息的采集与呈现。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中,农业劳动力信息平台大多是通过电脑呈现。然而农民受文化的制约,不能及时准确地定位信息。随着网络不断发展,大量的新终端在信息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手机、数字电视等。传感器、摄像头等新型的信息采集终端也在改变着信息服务的模式。
 
  6.2信息需求特色化
 
  随着信息量不断增大,出现了信息冗余、信息过量等问题。如何在大量的信息中准确定位用户的需求信息变得至关重要。云计算背景下在劳动力信息平台中,为用户提供集成检索,便于准确定位劳动力需求信息以及相关资讯等,并提供相关培训视频或者图片。
 
  6.3信息平台构建维护成本最小化
 
  云计算背景下,用户在短时间内通过支付少量费用即可获得云计算中心中大量的信息服务,无需购买服务器,运用较低的成本即可获得较高的收益。传统信息平台维护方式,经常对硬件终端设备进行维护、更新。云计算背景下,用户终端配置多样化,无需对相关硬件进行维护。云计算提供商会对其云端的服务器进行维护。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信息平台维护费用。
 
  6.4信息服务按量计费
 
  云计算交付模式突出特点是资源的按需使用以及按量计费。农业企业以及农业劳动力在获取信息服务上降低了成本,统一从云计算中心获得所需资源和服务。建立农业劳动力转移信息平台云中心,为农民用户以及农业企业提供统一的信息服务,实现资源与服务的精确计费。
 
  7小结
 
  随着云计算技术不断发展,农业劳动力转移信息平台的构建解决了农业人力资源配置和服务滞后等问题,并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实现云计算在农业中的普遍运用及这种信息共享模式的推广,必须有可靠地安全保障,并且要同我国农村的网络建设进程统一协调发展,这些都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贾文林,徐恩波.关于农业劳动季节性的几个问题[J].经济研究,1963(7):8-9.
 
  [2]陈全,邓倩妮.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J].计算机应用,2009,29(9):2562-2567.
 
  [3]张健.云计算概念和影响力解析[J].电信网技术,2009(1):15-18.
 
  [4]王爱云.农村信息服务云模式探讨[J].理论视野,2011(6):71-72.
 
  [5]陈敏克,王晋宁,逯张禹,等.基于云计算的农业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1(4):5-7.
 
  [6]郭美荣,李瑾,秦向阳.农业信息服务云平台架构初探[J].农业网络信息,2012(2):15-16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