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科技论文 >

融合科学计量和知识可视化方法的技术预见模型研究(2)

时间:2014-08-19 09:23 点击:
2.2科学计量和知识可视化在技术预见中的作用 2.2.1客观反映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产出情况 文献计量分析方法降低了技术预见过程中德尔菲调查的主观性,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研究成果的产出。利用文献计量分析开展的快

 

  2.2科学计量和知识可视化在技术预见中的作用

  2.2.1客观反映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产出情况

  文献计量分析方法降低了技术预见过程中德尔菲调查的主观性,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研究成果的产出。利用文献计量分析开展的快速发展科学研究领域分析可以获得:①哪些研究领域是快速发展的领域;②这些研究领域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③在这些领域中,本区域的发展水平如何(全世界范围内或横向区域比较)等等。

  2.2.2为遴选德尔菲调研专家提供依据

  基于德尔菲法的技术预见活动中,首先选定一批权威专家,然后由权威专家推荐其他参与专家名单,这种“同行评议”虽然简便易行,操作性强,但极易产生主观选择带来的偏差,且青年专家很难脱颖而出。利用引文分析、专利分析、聚类分析及知识可视化等科学计量方法,可避免上述偏差的产生,利于组建高质、全面的专家队伍。

  2.3科学计量和知识可视化在技术预见分析中的应用实践为提高技术预见质量,改善技术预见方法体系,克服专家预见的主观性,国外的一些专家和机构提出了将专利分析作为技术预见的重要工具,探讨科学计量分析在技术预见中的重要性。从论文、专利说明书、网页等文本中抽取相关词语生成结构化数据,进而通过分类、聚类、共现矩阵、聚类图等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分析结果,挖掘文本间的隐含关系并发现新研究趋势、辨认技术热点,为技术研发与自主创新、专利评价与评估、专利权保护、技术合作等的创新、管理决策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日本第8、9次技术预见活动过程中,在前7次预见分析活动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将利用文献计量法提取研究领域作为开展技术预见分析的一个基础内容,并对这些研究领域进行内容分析,从而了解研究领域[14]。调查以ESI等文献数据库为论文样本库,从数据库中按照科学门类和研究前沿抽取每个年度一定比例的高引用论文,根据共引关系为高引用论文确定聚群关系。将一定量(大于2万篇)的高引用论文按照一定时间内引文变化情况确定热点前沿,包含有2个(含)以上热点前沿的研究领域定义为快速发展研究领域,同时包括的热点前沿越多,该领域快速发展的属性越高,并是核心的快速发展研究领域。最终确定快速发展研究领域和核心快速发展领域。这一科学计量学成果在技术预见活动中的应用实践,为优化技术预见模式提供了极有意义的参考。

  3融合科学计量和知识可视化方法的技术预见模型构建不少发达国家在制定科技规划、确定创新领域过程中,已逐步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定性组合分析,从单纯依靠专家智慧向“专家智慧+定量数据+科学工具”的组合研究模式转变,其中对科学计量和知识可视化成果在技术预见中的应用逐步增加,提高了技术预见活动的客观性、方法的科学性。本文结合在技术预见过程中的目标要求和过程需要,将主、客观两类方法集成应用,尝试构建基于科学计量和知识可视化的技术预见分析方法模型,以期达到提高技术预见分析的质量,进而提高其对科技规划、技术创新活动的辅助作用。

  3.1区域产业科技创新规划中的模型构建

  图1提出了区域产业科技创新规划中的技术预见分析方法模型。首先以区域产业创新发展规划中的重大决策过程为起点,选择可能产生最大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战略研究前沿,运用词频分析、引文分析等科学计量和可视化方法,得到每个快速发展领域的研究内容、相关关系与进展图谱,并通过对本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发展水平、优劣势和态势变化的比较分析,结合专家咨询、市民愿景调查,确定优先发展领域、选择关键技术和通用技术提供区域产业规划及政策选择,政府将预见结果向产业界积极公布和推广,促使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的生态化发展。所示模型将专利分析、引文分析等科学计量和可视化方法与德尔菲法充分结合,强化工具对分析、预测技术发展趋势,识别新技术的客观描述,弥补完全德尔菲法技术预见的主观缺陷,更科学、高效地确定关键技术清单、调查专家人选,而德尔菲法也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在科学计量分析阶段、区域产业发展现状研究、产业技术需求研究、产业发展SWOT分析过程中均包含着德尔菲法的应用。

  3.2应用于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模型构建

  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吸收、掌握、应用、创造新的技术成果的过程。技术预见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是一次性的活动,也可以是持续的过程,它是对基于技术预见的区域产业科技创新规划的深化和细化。图2以高新技术领域为对象提出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技术预见分析方法模型。企业首先大量收集政府区域产业规划和相关政策、市场报告、商业评论、专家学者以了解产业、市场发展趋势,确定若干有利于加强企业技术核心圈的技术,通过科学论文、专利文献等的科学计量和可视化图谱展示,获得这些技术的研发态势、核心竞争对手和可合作者等信息。组织由外部专家和内部技术人员、市场人员、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专题讨论会,对企业当前技术力量、产业发展趋势、上下游产业状况、市场愿景、品牌及销售等情况进行充分讨论,根据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制定有实现可能的优先和核心R&D项目选择方案,提供合适的合作伙伴。 企业的技术预见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为目标,同时也是对近期、中期、长期商业策略实现的重要辅助。在技术预见活动中引入文献分析利于企业跟踪本企业核心技术圈的相关基础性科学研究进展和相关关键技术的研发态势,利于企业员工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统一认识和技术、管理行为协调。

  4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规划、关键技术选择、企业技术研发投入的选择将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未来新技术开发的成败。融合科技计量和可视化研究成果的技术预见模型,可为区域产业规划、企业科技投入和创新改革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Ben RMartin.Foresigh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J]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nt,1995,7(2).

  [2]蔡顺民.吉林省医药行业关键技术选择的技术预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3]秦艳艳.技术预见何以可能——基于技术发展模型的考察[D].上海:复旦大学,2011.

  [4]孙中峰,崔志明,浦根祥,等.美国关键技术选择的兴起与走向[J].科学,2005,57(4):28-30.

  [5]王国进.技术预见在韩国[J].世界科学,2002,(11):39-40.

  [6]《技术预见报告》编委会.技术预见报告2005[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7]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通过验收[Z].URL:http:∥www.cas.cn/ky/kyjz/200701/t200701161032591.shtml,2013-08-02.

  [8]李健民.上海开展技术预见的实践与思考[J].世界科学,2003,(4):44-48.

  [9]北京市科委软科学处.北京启动“技术预见行动计划”[J].科技潮,2004,(9):4-6.

  [10]姚之坦.广州公布首份技术预见报告[Z].URL: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3-03/31/content510230.htm,2013-08-05.

  [11]闫玖石.英国技术预见计划的背景及过程[J].天津科技,2004,(3):51-52.

  [12]唐家龙.技术预见的实践局限性及其方法论根源[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5):71-74.

  [13]杨耀武.技术预见学概要[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78-80.

  [14]陈峰.日本第八次科学技术预见项目的竞争情报学解析[J].竞争情报,2007,春季刊:2-5.

  [15]崔志明,等.技术预见“市场德尔菲法”的特点及实施程序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12):13-17.

  [16]张冬梅,曾忠禄.德尔菲法技术预见的缺陷及导因分析:行为经济学分析视角[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8):24-27.

  [17]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8]马费成,张勤.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热点——基于词频的统计分析[J].情报学报,2006,25(2):163-171.

  [19]秦长江,侯汉清.知识图谱——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新领域[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1):30-37.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